《中國京劇》(月刊)創刊于1992年,由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主辦。本刊面向京劇及全國戲劇、戲曲專業人士,和海內外京劇票友、戲迷,以傳揚祖國優秀文化為己任,以弘揚京劇藝術為宗旨,全面介紹研究京劇的歷史、文化、知識、現狀。
《中國京劇》是世界唯一一本以中國國粹藝術---京劇為內容的大型刊物,旨在探討京劇規律,弘揚京劇文化,普及京劇知識,傳播京劇藝術。本刊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特別策劃、梨園英才、梨園春秋、菊園雜談、學術交流、品戲賞鑒、菊壇聚焦
父親般的關愛——記我和宋長榮老師的師生情姚宗文
我向恩師李鳴巖學習的點滴體會康靜
“全國京劇票友送戲萬里行”活動表彰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小中
學習尚小云先生的偉大精神丁科民
傳道授業引領終生——景榮慶老師永遠在我心中舒桐
京劇走進大學校園——國家京劇院三團赴重慶、云南高校演出國京
留香一瓣寄來人——荀派名劇《辛安驛》教學體會(節選)張逸娟
回溯86年前的賑災義演——“京劇之花——梅蘭芳”展觀后佐佐木干
雛風清于老鳳聲——張派青衣姜亦珊專場演唱會楊乾武;孫覺非
又一次的驚奇——觀吳汝俊《孟母三遷》張昌明
從排演《孫安動本》談繼承與發展續正泰
昔日新苗今朝紅星——少兒京劇發展研討會摘要封杰
首師大舉辦“京劇舞臺價值取向”論壇朱蕓
植根沃土情最深——“楊至芳藝術研討會”在武漢舉行宋輝
“梅蘭芳誕辰115周年紀念演出”隆重舉行國京
對國粹應懷敬畏之心——訪京城名票王鐵成先生胡紹祥
尋求戲曲教育的進步與發展——史若虛的教育思想與實踐貫涌
三國烽煙再度引燃——大型新編史詩京劇《赤壁》國慶獻禮國京
三十而立別樣紅——北京京劇院建院三十周年院慶大會側記劉侗
放得開收得攏——談談武松和酒的關系蓋叫天
“江蘇省京劇進校園”演唱會在揚唱響丁鶴林
戲畫凝心血百圖溢芬芳——專家熱議《戲畫京劇百圖》封杰
菊苑牧歌訪國家京劇院著名導演高牧坤先生胡紹祥
推陳出新繼往開來——寫在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開幕之際陳曉光
向新標桿沖刺——記天津京劇院老旦演員李宏劉宇
藝術之路碧云端——回憶我的老師徐碧云先生王麗華
“一臺鑼鼓半臺戲”——京劇打擊樂研討會發言摘要封杰
在省級重點京劇院團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藺永鈞
懷念朱文相先生——紀念朱文相先生逝世一周年張曉晨
久違“神音”津門響——紀念李多奎先生誕辰110周年演唱會側記趙雷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國京劇雜志社和中國京劇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朝陽區東土城路15號404室
郵政編碼:100013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朝陽區東土城路15號404室,郵編:1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