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理論與批評》(雙月刊)1986年9月創刊,是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國家文藝理論類期刊。本刊倡導以跨學科的、綜合的文藝學和社會科學的理論框架來觀察、分析和評論當代中國以及世界的文藝現象和思潮,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建設作積極貢獻。
《文藝理論與批評》本刊探索中國的、第三世界的文論和批評方法,倡導鮮明的問題意識,重視對1980年代以來的學術范式和話語進行清理和反思。本刊以發現、培養年輕的新銳作者為己任。讀者對象:專業文藝理論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作家、藝術家、文藝評論家以及文藝理論愛好者。
反思1980年代、理論探討、新作薦評、爭鳴錄、當代文藝評論、研究生論壇、作家作品等
1、論遲子建的底層寫作文紅霞;
2、歌劇《白毛女》的署名問題李存兆;
3、論魯迅與老舍的“底層敘述”張麗軍;
4、試析趙樹理《登記》的敘事方式李衛華;
5、論現代小說抒情轉向中的敘事建構席建彬;
6、論《創業史》“敘述”的意義與突破邱雪松;
7、真誠:十七年時期作家的主體精神趨向王建斌;
8、東京游學與蔣光慈革命文學理論的發展許徐;
9、“三駕馬車”的創作新變及其價值呈現關小彬;
10、論葉紫創作“無產階級文學”的意義及啟示熊權;
11、游走于雅與俗、堅硬與柔軟之間——鬼金論劉濤;
12、阿爾都塞學派文藝批評的“去唯物主義”特征趙文;
13、生存困境與身份認同的焦慮——評曹征路的《問蒼茫》劉聰穎;
14、卑微人生中的無限溫暖——讀遲子建的中篇小說《泥霞池》梁海;
15、論張炯的意識形態批評——兼評《張炯文存》的理論探索任美衡;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文藝理論與批評雜志社和文藝理論與批評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朝陽區惠新北里甲1號
郵政編碼:100029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朝陽區惠新北里甲1號,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