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研究》(雙月刊)1958年創刊。自創刊以來,一直致力于研究祖國傳統的音樂藝術,關注國內外音樂的最新發展,成為國家權威學術機構等公認的全國中文一級核心期刊,在許多省市、高校則被確認為音樂類權威學術期刊。也是目前國內歷史最久、出刊最多、影響最大的音樂學術刊物。
《音樂研究》致力于祖國傳統音樂藝術研究,以“學術質量一流、編校質量一流、服務質量一流”作為辦刊標準關注國內外音樂學術的最新發展,刊載音樂史學、民族音樂學、音樂教育學、音樂美學、作曲技術理論、表演藝術理論及音樂科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供最新音樂學術動態及專業資訊。
研究論文、爭鳴、譯文、書評、動態、短論、綜述、音樂創作、音樂美學、音樂史學、音樂教育、民族音樂學、計算機音樂、中國當代音樂創作研究專欄
五聲性調式和聲的調性擴張技法研究——以中國當代作品為例 樊祖蔭
論陳田鶴20世紀30—40年代的藝術歌曲創作 居其宏
約翰·亞當斯《靈魂升華》的“后簡約主義”創作技法研究 唐小波
宮調史研究導論 楊善武
黎錦暉兒童歌舞劇的價值評析及當代啟示 屠錦英
樂籍體系的創承與傳播機制 郭威
第8屆國際音樂考古學研討會暨第4屆東亞音樂考古學會年會征集論文
認同理論作用于現代琴學研究的方法與意義胡斌
關于沁源秧歌保護的初步調查 陳華強王楠斐
第二屆音樂教育哲學學術研討會暨傳統音樂教育高端論壇
音樂符號能指-所指問題之詞源學思考 黃漢華
面對經典音樂作品的三種詮釋 修海林
音樂傳播的“模式”研究 趙志安
論當今西方音樂史領域的幾個核心問題賈抒冰
再議中國的西方音樂研究:當前處境與學科愿景楊燕迪
在文字譜中體現觀念與形態的分離——概念音樂創作實踐初探朱寧寧
“正樂”“、樂懸”“、樂正”辨析陳瑞泉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新中國初期音樂創作的美學原則馮長春
為音樂考古學進言:曾說過的、需接著說的及希望看到的王洪軍
曲式結構原則與曲式結構的分類——對楊儒懷先生曲式理論的解讀與再認識吳春福
布里頓十二音序列對位中的調性思維研究孫志鴻
《音樂教育的哲學——推進愿景》(第3版)貝內特·雷默熊蕾
數理的嚴謹與詩意的揮灑——布列茲《第一鋼琴奏鳴曲》技法分析冶鴻德康建東
傳統的延伸、創新及超越——中國作品中的現代音樂復調技法羅賽芬
瓦格納、尼采的神話理論迪特·波爾希邁耶劉經樹
從起點離開徘徊——中國聲音工作者及其他王婧
論音樂文化的過渡與融合——以淮河流域民間音樂文化區的基本特質為例李敬民
基于現代電化教育技術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模式研究田耀農黃虎
蒲劇慢板結構形式的發展與變革姚蒲懷
影戲表演與民俗生活、民間信仰關系初探——以環縣道情皮影《過關》戲為例黃虎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音樂研究雜志社和音樂研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朝陽門內大街甲55號
郵政編碼:100010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陽門內大街甲55號,郵編:1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