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藝術工藝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小議扎染藝術的基本扎結工藝
縫絞
此工藝是指用縫衣針穿線沿著織物上預先設計好的圖形輪廓線稿進行有規律的串縫走線,逢好后將縫線抽緊,使縫紉處褶皺緊密靠攏,再打結固定。縫制過程中,根據圖案造型大小及欲追求的色暈效果考慮針腳(兩針穿孔間線的長度)、針距(縫線一針一針間的長度,即縫線密度)關系。縫制完成后,將線抽緊再打結。縫絞工藝適合于縫制具象輪廓或變化豐富的圖形,縫好抽緊后浸染,會呈現清晰明確、自由隨意的線形表現效果。縫絞法又會因針法不同,而形成的色暈效果各異。縫絞針法可概括為:平針法、跳針法、卷針法等。①平針法,指在單層織物上,或將需縫制的織物部分對折形成雙層或多層,再用縫衣針穿線自右向左連續串針縫綴的方法。縫紉時,根據圖案造型大小與欲求色暈效果決定針腳大小。染色后織物上形成連續、均勻、有序的點,這些點構成的虛線形成織物圖案的輪廓線。②跳針法,指將需縫制的織物部分對折形成雙層,在對折邊串縫走線,且分組變化針腳、針距。每組針腳一致、針距有別。浸染后織物上形成兩排上下錯位的并列點構成虛線。③卷針法,指將需縫制的織物部分對折形成雙層,在對折邊繞線縫綴后抽緊,染色后織物上形成一條斜短虛線;或在對折邊繞線縫綴抽緊后,再把織物反面,進行二次反向繞線縫制,染色后織物上形成一排斜短線交叉的虛線。
捆扎
這一工藝指將織物揪成傘狀、擰成長條或折疊成形后,再利用線、繩等將織物纏繞、捆綁作防染處理。捆扎法可分為:圓形捆扎法、條狀捆扎法、團狀捆扎法等。①圓形捆扎法,即撮扎,是指以一點為中心,將織物揪起,并使其處于自然下垂狀,再隨意擰緊或理順整齊折疊,形成錐狀,然后在揪起處進行纏線或繞繩扎緊。線、繩的纏繞方式多樣,可在撮起的織物部分分段間隔平行等距或非等距纏線或繞繩,染色后形成層層的等距或非等距同心圓形;在撮起的織物部分或斜向螺旋,或交叉,或隨意纏線或繞繩,染色后呈現出圓形螺旋紋狀、圓形網紋狀或圓形蛛網紋狀等。甚至交替利用寬窄各異的線、繩進行纏繞,形成變化豐富的圓形紋樣效果。撮扎的過程中,要注意大小、虛實、多少、疏密關系,以及線、繩的扎結力度。②條狀捆扎法,指把織物任意扭擰成長條,或將織物規整折疊(包括對折、徑直同向反復折、屏風式折等)后,再用線、繩等進行纏繞、捆綁,染色后顯現豐富的紋樣效果。③團狀捆扎法,指將織物任意揉成團狀,再用線、繩等或規則、或隨意纏繞、捆綁,染色后形成夢幻的圖案效果。在進行織物捆扎處理時,面料的質地、厚薄,線、繩的粗細,纏繞的方法、松緊度等都會影響最終的紋理效果。
包扎
此工藝即是包物扎結方法,是用織物包裹種子、硬幣、石子、木棍等硬物或報紙、布料等軟物類輔助材料,然后再纏繞、捆綁扎緊。因被包裹物的形狀、大小等的區別,染色后織物紋理效果也不同。例如將織物兩對角分別包裹兩木棍后向中間卷,再分別將包裹木棍的織物從兩端向中間擠壓,最后用線、繩等將織物捆綁扎緊。染色后會呈現波浪形的紋樣效果。
結扎
纖維藝術裝飾工藝服裝設計應用
摘要:
一般來說,纖維藝術是一種使用各種技法如編、結、纏、繞、貼、扎、縫、染使基礎材料———纖維如天然纖維、人工纖維、化學纖維、有機合成纖維成為綜合技法構成軟體或綜合材料構成體的藝術,它可分為欣賞型纖維藝術和應用型纖維藝術。裝飾工藝可分為傳統工藝如刺繡用于服裝定型、裝飾和現代工藝如褶皺用于服裝造型,其主要作用是顯示服裝設計風格,凸顯設計者的設計理念,修飾和美化服裝,使服裝精致、優雅、美觀、大方,個性,它依賴設計者的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而存在。服裝作為生活必需品,體現人們的生活心態和審美觀念,因個性而改變。服裝需要修飾,裝飾工藝是提升服裝整體感的、突出服裝個性化、表現設計理念的重要途徑。傳統裝飾本文主要討論了纖維藝術的常見工藝技法與工藝中的花邊裝飾、刺繡工藝、緝線工藝、鑲滾嵌蕩工藝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
纖維藝術;裝飾工藝;服裝設計;應用
基金項目:
2014年度山東省藝術類科學重點課題,《纖維藝術的裝飾工藝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立項號:2014072
一、纖維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環境設計中民間工藝藝術的運用
摘要:民間工藝藝術博采眾長、種類繁多,兼具審美和實用性,將其引入藝術再設計之中,是傳承民族地域文化和藝術風格的根本路徑,而現代環境設計以人類活動的空間構造為基礎,需強化民族特性和藝術審美性,故而,將民間工藝藝術在環境設計中的運用,不僅可創新設計理念、形式和藝術內涵,從而提升設計的獨創性與新穎性,而且還可實現民間工藝藝術的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環境設計;民間工藝;共同性;創新發展
1引言
環境設計作為一種新型的藝術設計理念和方法,是融合建筑學、環境心理學、設計美學、環境生態學等各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性較強的實用藝術,但受現代及西方設計理念的影響,過分強調現代時尚感,而丟失了民族和傳統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韻味,使得設計呈現同質性,缺失民族和創意性。而民間工藝技術集成審美、民族和地域的文化和藝術審美風格,千變萬化、形式各樣,與環境設計的審美訴求和實用性設計要求存在共同性,且其集中體現了人們對于物質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憧憬,可一定程度上揭示現代人對于環境設計的洗禮期許和需求,故而,將兩者融合,將民間工藝藝術創新性的運用至環境設計之中,是一舉多得的重要舉措。
2現代環境設計與民間工藝藝術的共通性
2.1實用性
英國著名藝術理論家克萊夫•貝爾在其著作《藝術》中曾經指出:“任何藝術均需要形式的支撐,藝術脫離形式將變得蒼白無力,無法延續發展”,民間工藝藝術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便在于其以剪紙、泥塑、皮影、木雕、石雕、瓷器等簡潔而自由的結構形式,來展示人們質樸而生動的藝術情趣和文化底蘊,并承載著特定的用途,如瓷器工藝造型設計,多遵循力學的原理,以圓形為主,以滿足蒸煮之用,正是基于實用性的形式載體,才使得民間工藝藝術承載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審美性得廣泛傳播。而現代環境設計目的在于運用藝術創造的手段,來打造人類依據的生存、活動空間,民間工藝藝術獨具民族、地域特色的藝術品形式和功用性,可創造性的引入環境設計之上,其可利用現代設計手段之長,彌補傳統民間工藝藝術形式之短,從而通過形式和實用上的“求異”,達到民間工藝藝術與文化傳承的目的,并在根本上提升環境設計的水平。
高職院校藝術教育中傳統工藝的傳承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許多優秀的傳統工藝已經逐漸被遺忘,外來文化的沖擊深深影響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在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在高職院校藝術教育中傳承和發展工藝,能夠有效促進傳統工藝的創新,這也是高職院校藝術教育對傳統文化進行弘揚的責任。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傳統工藝的的發展現狀,并探討了在高職院校藝術教育中傳承傳統工藝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藝術教育;傳統工藝;傳承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在高職院校藝術教育中傳承和發展傳統工藝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高職院校藝術教育中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傳承傳統工藝的重要性,在實踐過程中要重視藝術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弘揚和傳承傳統工藝,促進藝術教育的持續發展。
1現階段傳統工藝發展的基本現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傳統工藝在時代的沖擊下已經被人們逐漸淡化,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獨特的傳統工藝已經慢慢失去了活力與生機,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傳統工藝已經開始復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傳統工藝,但是由于受觀念和體制的影響,如今傳統工藝的發展依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其一是缺乏傳播力度,目前傳統工藝的傳播方式和內容都比較單一和枯燥,在網絡和媒體上推廣傳統工藝文化時,非常容易被現代信息爆炸的時代淹沒,也很難吸引現代年輕人的注意力;其二是缺乏開發力量,目前雖然有很多團體和政府部門對傳統工藝進行了開發和保護,但是由于專業知識和相關人力物力的缺乏,也無法更好的挖掘和開發傳統工藝;其三是傳承人的文化素質不高,導致人才出現斷層,社會中大多數的民間藝人一般注重的是自身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知識的獲取,在傳統工藝認識上缺乏一定的單一性,審美標準大多都停留在過去,再加上一些擁有精湛傳統技藝的民間藝人由于生活所迫而選擇轉行,而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工藝又不了解,并且他們也不愿意從事這一行,這一系列的原因就導致傳統工藝會面臨失傳。
2高職院校藝術教育中傳統工藝的傳承
2.1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打造傳統文化平臺
傳統陶瓷工藝在陳設藝術設計中運用
[摘要]在中華文化的長期發展中,人們的需求不斷變化,使得我國的傳統工藝也在不斷發展,不同的傳統工藝反映了不同年代的不同歷史,對于研究傳統文化和不同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能為現代的審美發展和藝術設計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傳統陶瓷工藝是我國勞動人民留下的巨大財富,為我國傳統工藝的研究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現代陳設藝術設計的發展,為我國文化的發展增加了更多的動力支持。通過研究分析傳統陶瓷工藝在現代陳設藝術設計中的諸多應用,能充分挖掘傳統陶瓷工藝在現代陳設藝術設計中的價值,為現代藝術的發展提供指導。
[關鍵詞]傳統陶瓷工藝;現代陳設藝術;設計;應用發展
隨著我國文化的不斷發展,現代藝術也進一步得到了提升。為了促進現代陳設藝術設計的發展,就需要不斷地研究傳統藝術[1]。陶瓷是現代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器皿,對人們的生活具有重要影響,同時陶瓷的工藝設計也一直被人們所關注。在中國的傳統設計中,人們對陶瓷一直都情有獨鐘,通過研究傳統的陶瓷工藝,能夠及時地了解陶瓷工藝中的設計藝術,從而將其應用到現代藝術設計中,促進現代藝術的不斷發展。研究者要注重分析傳統陶瓷藝術的發展,總結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從而充分發揮傳統陶瓷工藝在現代陳設藝術設計中的作用。
一、傳統陶瓷工藝的歷史溯源
在我國文化的發展中,陶瓷工藝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視為我國的文化瑰寶,同時也是我國文化發展的象征。作為陶瓷的發源地,我國最開始被世界所熟知的物品就是陶瓷,這也說明了我國傳統陶瓷的價值。我國的傳統陶瓷具有強烈的藝術性,因為良好的實用性和極高的觀賞性被人們所追捧。作為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品,陶瓷也進一步拉近了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聯系,是我國與世界各國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一)傳統陶瓷工藝的發展危機
我國最原始陶器的外部并沒有瓷,因此就會顯得特別粗糙,在后來的發展中,人們為了讓陶器更好看,就在陶器的外部涂抹上一層釉色,形成了后來瓷的雛形。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制陶技術得到改進,人們通過對原材料的改變和瓷器煅燒溫度的控制,將陶瓷的藝術感進一步提升。目前,隨著人們審美的不斷變化,陶瓷也開始出現不同的流派,藝術性也不斷得到提升[2]。在目前的發展中,傳統的陶瓷工藝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首先就是陶瓷工藝的傳承方式多樣性不足。目前,陶瓷工藝的傳承主要是通過教學的方式進行,在新的歷史發展背景下,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喜愛程度不斷降低,一味地通過傳統教育方式進行陶瓷工藝的傳承已經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其次就是人們在陶瓷工藝方面的創新不足,經過多年的發展,人們對一成不變的工藝已經逐漸失去興趣,只有不斷地突破創新,才能繼續保持陶瓷工藝的活力,也才能讓更多的人關注陶瓷工藝。
漆藝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的傳承創新
摘要:漆藝是一項古老的傳統工藝,為現代室內設計注入了獨特而富有文化內涵的裝飾意蘊。揚州漆藝歷史久遠,濃郁的地域特色,深厚的文化積淀,別具一格的藝術形式,在室內陳設、裝飾領域獨占一席之地。整理揚州漆藝的藝術特色,探討揚州漆藝元素與現代室內設計的融合現狀,從人本原則、文化傳達、藝術與個性互融、科技與環保互促四個方面提出傳承創新、融合共生策略。
關鍵詞:現代室內設計;揚州漆藝元素;傳承創新;融合路徑
漆器藝術是民族獨特文化的杰出代表,無論是傳統裝飾還是現代室內設計應用,漆藝元素都承載著優秀文化與現代工藝的雙重融合。漆藝元素的審美價值與實用功能,讓室內裝飾更具有和諧美。揚州漆藝源于戰國,興于漢唐,盛于明清,技藝精湛、風格獨特,在中國傳統工藝領域獨樹一幟。近年來,在“回歸自然”文化浪潮下,漆藝這一古老的工藝形式,融合了獨有的文化內涵與強烈的裝飾效果,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煥發了卓然光彩。以揚州漆藝元素為例,重新梳理其藝術價值,挖掘其裝飾內涵,為揚州漆藝的傳承發展,為現代室內裝飾工藝創新做出有益探索與實踐。
一、揚州漆藝特色
揚州漆藝以揚州人的細膩、愛美習尚,逐漸形成獨特的漆藝審美趣味。主要工藝有“雕漆”“點螺”“刻漆”“雕填”“平磨螺鈿”等。在現代室內設計中,漆藝的存在增添了裝飾風格的多樣性,漆藝與其他材料相融合,也為室內裝飾設計提供了更多創作空間[1]。
1.工藝特色
對揚州漆藝工藝進行梳理,其特色體現在四方面。一是功能性與審美性相統一。揚州漆藝工藝復雜、造型精美,體現出極高的藝術價值,極為注重功能實用性與藝術審美性的融合,每件漆器都是精品。二是工藝美與材料美的統一。揚州漆藝所用材料多種多樣,各類材料都精挑細選,配合傳統漆藝精細的工序,打造極具工藝美感的漆器產品。如雕漆、平磨螺鈿、雕漆嵌玉、刻漆等,對材料要求非常嚴格。三是文化性與藝術性的統一。揚州漆藝具有悠久的漆藝傳統,千百年來,揚州漆藝所展現的豐富文化特色,使其藝術性與文化性得到充分體現。如揚州漆藝在紋飾設計上,摹刻“揚州八怪”等名人字畫,其文化性與藝術性備受人們喜愛。四是傳承性與創造性的統一。揚州漆藝在歷代傳承中,不斷進行著藝術創新,一代代漆藝大師在承接前人的優良技藝中不斷改進與完善,使其日臻完美。
民間工藝在室內陳設設計中應用
【摘要】傳統民間工藝具有精湛的技藝與深厚的歷史文化,是現代設計的源泉。基于分析和探究傳統民間工藝在現代室內陳設設計中的應用價值,以及將其與現代室內陳設設計的融合發展價值,著重通過對傳統民間工藝與現代室內空間中的家具、裝飾品、燈飾和織物等陳設元素的結合應用分析,讓傳統民間工藝在新時期能煥發新顏,為兩者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價值。
【關鍵詞】傳統民間工藝;陳設設計;應用研究
0引言
傳統民間工藝隨著歷史的變遷,現代工業技術的進步讓傳統民間工藝面臨著生存的危機,在當下全球國際化設計思潮沖擊下,如何將傳統民間工藝繼續傳承發展下去,是越來越緊迫的問題。在被西方文化不斷侵蝕的當下避免文化同化,設計出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時代審美的本土原創設計,是當下設計所要思考的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知識水平的提高,逐漸將室內陳設設計的“物質功能的需求”轉向“品質個性的需求”。人們對于室內陳設設計提出了更多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對室內陳設藝術品位和風格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受人們青睞的室內陳設品也正逐步邁向既具有獨特性,又具有實用性的手工藝品轉變,民間手工藝品在消費者中受到極大的歡迎。現從以下幾點探討傳統工藝在現代陳設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1傳統民間工藝在室內陳設設計中的應用價值
陳設設計已成為室內設計行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具有傳統意蘊新中式陳設設計已經成為當下的風潮,傳統民間工藝的手工制作與獨特的藝術形式,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著國內外的陳設設計師。我國對于陳設設計相對起步較晚,陳設設計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大,設計思維和方法基本學習歐美,設計師們甚至審美標準也遵循歐美,這樣,就把中國傳統美學和文化丟失,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設計師獲得了共識:設計中傳統美學與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是不可或缺的。東方文化內蘊和審美意識、適合國人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的設計方法,被許多的設計師思考著與堅持著,并從形式、情感和材料等多個層面嘗試著和探索著[1]。民間傳統工藝具備良好的裝飾性以及審美價值,同時還具備獨特鮮明的風格,可以有效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要求以及對空間環境舒適性的需求。由此可見,傳統民間工藝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2傳統民間工藝與陳設設計實踐應用的必要性
傳統工藝美術對現代美術設計教育影響
摘要: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具有十分悠久的發展過程,是我國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隨著現代美術設計的發展與革新,傳統工藝美術逐漸成為現代美術設計教育的重要內容。主要分析了傳統工藝美術對現代美術設計在工藝美術思想文化、傳統工藝美術造型、傳統工藝美術技藝等方面產生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了傳統工藝美術課程融入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路徑,旨在實現新舊藝術的融合,形成完善的現代美術設計體系。
關鍵詞:傳統工藝美術;現代美術設計教育;融合路徑
我國的傳統工藝美術伴隨著歷史的前進而不斷發展進步,在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勞動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術文化形態,不僅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功能,在色彩運用、結構設計等多方面也具備了極高的觀賞功能,美術設計感極強。這種優秀的藝術形式,在內涵和形式上保持了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一,顯示出中華民族文化自身所獨有的鮮明特點。也正是因為如此,在現代美術設計發展過程中,傳統工藝美術依舊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成為了中國現代美術設計教育產生的起點,許多新思想、新觀點逐漸涌現,同時國外現代藝術設計理念作為一種主要的藝術理念也開始傳入中國。中國以前的藝術設計發展緩慢,藝術內容缺乏獨立創新和自我探索,僅僅是對外來文化的照抄照搬,沒有自身的文化形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美術藝術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意識表現形式,不斷被人們理解并重視。1949年后,國家對教育的投入空前加大,現代藝術教育開始成為學校的一門學科,稱為工藝美術專業。到20世紀末,工藝美術專業正式被定名為藝術設計學,至此,我國的現代藝術設計研究正式形成。
一、傳統工藝美術和現代美術設計的區別與聯系
(一)傳統工藝美術和現代美術設計的區別
1時代背景不同
傳統工藝美術產生于早期的農耕文明當中,所以具有很強的農業印記。工藝美術在當時主要是由樸實的勞動人民完成的,以實用性為主,兼具藝術的特點,完全依靠手工來完成,制作時間較為長久。現代藝術設計產生于工業大革命時代,是在制作技術比較成熟的時代產生的,藝術設計依靠工廠流水線完成,不僅效率高,而且具備很高的完成度,在質量和工藝方面,與傳統工藝設計相比進步較大。傳統工藝美術主要由民間手工業者完成,無論是在技術水平還是文化水平上都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再加上古代落后的生產工藝和低下的生產力水平,導致很多工藝失傳。現代美術設計在大工業時代產生,生產力發達,從業人員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再加上市場的價值規律,在工藝研發上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