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月刊)創刊于1983年,由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主辦。旨在推進新聞改革,促進新聞界同社會各界的溝通和聯系。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一月報評、企業家與記者、記者生涯、新聞人物、外國記者在中國、海外新聞、報刊掠影、新聞作品評析
"震"出來的新聞公開?——汶川大地震報道初探李泓冰
正確的抉擇重大的勝利——紀念中國新聞改革30年童兵
在桌子上跳舞——對新民晚報揚長避短的幾點思考朱大建
奧運前期報道媒介議程分析——以新浪網為例李莉
"數字電視新聞博覽臺"傳播新模式開發研究吳信訓
妨礙傳媒業健康繁榮發展的幾個觀念誤區曹鵬
傳媒,究竟宣傳公民意識還是臣民意識?陳力丹
在"長三角:文化傳承與創新"攝影作品展開幕式上的致辭宋超
組織變革、再造流程,激活報業發展的新動力許洪祥
淺議中國科技成果新聞報道行業規范的制定張俊
這座"金礦"有金可淘——人才類媒體創新方向的探討楊漪
信息機會主義:山西黑磚窯的隱身衣陳力丹,易正林
發行量巨大的"娛樂化小報"——"日本體育報現象"揭秘庹繼光
恐怖源于媒體?——媒體恐慌論介紹及啟示邵培仁
黨報傳統:按新聞價值而不依領導人職務編排版面陳力丹,戴莉莉
最超越想象的變革將基于移動互聯——新媒體變革取向漫談之四陸小華
用全球視野觀察和分析傳媒業發展的現象和問題唐潤華
拆細移植集成中的發展機會——新媒體變革取向漫談之二陸小華
報業藍海洋——論傳統媒體響應新媒體挑戰盧永雄
調查的三個境界——采寫"金山廊下紀事"感悟劉斌
構建和諧社會:新聞傳媒的角色定位與任務曹鵬
網絡輿論"偏聽偏信"現象解析——行為心理學的視角張健挺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品牌拓展戰略姚雪,陳先元
新媒體挑戰下報紙NIE工程的實踐與思考——以新聞晨報為例樊巍
"王菲生子","狗仔之春"?——對"狗仔新聞"的思考札記蔡騏
"譯文"漸欲迷人眼--以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翻譯為例郜書鍇
為求一個字捻斷幾根須--談新民晚報體育版的標題制作蔣家風
用人文精神映亮新聞底色--"冷血報道"現象引起的思考羅建華
新媒體,在關注和熱議中前行--2005年新媒體研究綜述李小翠,唐俊
留下問號,不留下疑惑--"問號新聞"反思及其處理技巧張曉豐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新聞記者雜志社和新聞記者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上海市延安中路839號
郵政編碼:200040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延安中路839號,郵編:2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