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傳播》(月刊)創刊于1979年,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旨在反映廣播電視理論研究與改革的最新成果,促進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該刊以學術性、時代性、思想性為追求,視野開闊,理論超前,思想活躍,觀點新穎。在高校學報中,它突破了傳統學科研究領域相對穩定的規范,站在時代的潮頭和理論的前沿,密切關注變動著的以廣播電視為中心的大眾傳播事業的新問題、新現象、新觀念,為理論研究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與活力,使研究充滿時代精神和前瞻意識。
《現代傳播》在新聞傳播類學術刊物中,它超越了一般此類刊物重業務、重應用的傾向,從整個社會文化大背景對傳播現象進行全方位、綜合性的理論研究,并緊緊追蹤國內外理論研究的最新動向和學科前沿,從而營造出更高層次的學術理論和文化品味,被譽為廣播電視期刊中“學院派”的代表。
《現代傳播》現已更名為《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傳播文化研究、媒介經營與管理、新聞學與傳播學、個案研究·百年中國、傳播藝術與藝術傳播、專題研究·電視節目形態、網絡時代、隨等札記
全球傳播視域下的文化強國與“中國夢”張開,張飛越
政治傳播研究中的幾個核心命題辨正荊學民,劉勝君
電視傳播語境中的少數民族鄉村文化建構楊星星,孫信茹
傳播主體實現本體知識建構與思維創新的認知機制崔寧
社交媒體與非盈利組織的危機傳播曾繁旭,戴佳,席悅
社交電視:傳統電視的社會化生存及其網絡分析郭小平
浙江衛視綜藝節目創新創優實踐的理論價值與意義胡瑞庭
論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術話語體系的自主建構蔡惠福,顧黎
析美國文化產業中的意識形態紛爭和身份認同沖突董海濱
發展·平等·開放:世界大學女校長非洲論壇綜述龍小農
系統論視野下的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框架構想趙振宇,焦俊波
我國國際傳播受眾研究的現狀與問題探討劉燕南,谷征
新媒體影像傳播的倫理沖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周建青
試論新時期對臺傳播的策略調整與手段創新張君昌,張文靜
新意見領袖論——“新傳播革命”研究之四李良榮,張瑩
中國電視民調新聞的歷史體察與發展探究曾祥敏,陳丹丹
組織傳播視野下維經斯基在華新聞宣傳活動述評張繼木,張昆
論大眾媒介普及對甘南藏區社會組織與公共生活影響研究張碩勛,韓亮
被凝視的女權奇觀——后現代視野中的女權廣告解讀楊先順,潘瑩耀
公共服務該如何做——關于電視節目品質的公眾訪談夏倩芳,管成云
文化與教育的包容性發展——大學女校長的使命與作為劉繼南
網絡事件中元信息文本的議題建構與微觀修辭研究喻國明,李彪
后危機時代世界媒體格局變化與中國新聞傳播策略鄭保衛,姜秀珍
壟斷與“解放”的歷史:法國廣播電視制度的兩次轉型李波,胡正榮
網絡群體性事件研究的進路、議題與視角董天策,王君玲
國際新聞傳播后備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高曉虹,趙希婧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加坡傳媒監管的制度創新與實踐趙靳秋
即時網絡時代的傳播機制與網絡治理方興東,張靜,張笑容
新聞傳播學:學科的分化、整合與研究方法創新陳力丹
話語的政治:網民輿論監督的實踐、邏輯與反思史松明,袁光鋒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現代傳播雜志社和現代傳播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東街1號
郵政編碼:100024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東街1號,郵編: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