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學刊》(半年刊)2010年創刊,主要內容包括:敦煌本《抱樸子殘卷》的傳世經緯,明代初期全真教南北宗風研究,老子專題研究,《淮南子》引《老子》考辨??以《道應訓》為中心,老子之“有”與“無”再探討??從存在論的角度等。
《老子學刊》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說文·道》新釋
《老子》與心靈健康
《悟真篇》的早期流傳
現存碑銘中的洛陽下清宮
上博簡《恒先》新釋新解
道教研究工具書提要選輯
道教宗派研究著作提要三篇
《老子》第一章究竟說什么
釋讀《老子》首章的新視角
論道教對武俠文化發展的滲透
《內業》篇“老不長慮”新釋
道經中的心、神、性關系初探
有和無的哲學意蘊:以老莊為基礎
佛道《受生經》的比較研究(下)
身國共治——《道德經》第十章解讀
韜光養晦——《道德經》第七章解讀
老、莊思想與天師道研究著作提要五篇
道家與道教的綜合擴展研究著作提要五種
道教上清派傳經神話的降授傳統與女仙崇拜
觀象感通、寓易于詩——《周易縱橫感應詩》序
青云譜道院考:一座凈明派千年道觀的歷史變遷
林希逸《老子庸齋口義》的思想特點及其歷史影響
《道德經》“國之利器”的本義及其歷代注釋研究
釋讀《老子》第二章的新視角——兼釋第三十八、五十章
直指禪髓認前茅——袁中道對《莊子·內篇》的佛學解讀
唐宋時期的海南道教——兼論白玉蟾成長初期的信仰環境
集百年道學之精華,成文化傳承之偉業——《百年道學精華集成》述評
拓展語文教學品味國學經典——淺談《老子》的韻律美、修辭美、節奏美
自然合道:現實生活之母性五德——試論《道德經》智慧對現代男女和諧的指導意義
老學與傳播學碰撞的饕餮盛宴——讀《大道上的老子:<道德經>與大眾傳播學》有感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老子學刊雜志社和老子學刊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三色路238號新華之星A座36層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三色路238號新華之星A座36層。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