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年刊)創刊于2009年,由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范圍主要是儒家典籍與儒家思想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專人、專書、專題和文獻整理研究,以及有關的學術動態。
《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結合筆者參與《儒藏》精華編經部易類編審工作的一些實例,從易文獻學的角度,僅就“句讀”、“標點”、“訓詁”、“版本學”、“目錄學”及“理校”等方面,表述筆者對《儒藏》精華編收錄的易類經典著作進行編審的一些初步見解與體會。提出了某些編審工作中有待商量解決的問題,或許會對進一步完善編纂體例和準則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儒藏講壇、專人專書、校勘辨正、儒學新論、國際儒學、文史論叢、書評
經史讀劄
“惠棟校宋本”辨
《論語全解》標點指瑕
王昶的金石尋訪與收藏
《尚書注疏彙?!冯s記
古籍整理規範與印本考察
《胡宏集》重印本點校商榷
周永年集外文輯錄編年考證
高似孫《緯略》版本源流考
湯一介對儒學現代化的探索
許孚遠《敬和堂集》版本考略
四庫本《春秋五禮例宗》探微
《論語》“直而無禮則絞”釋讀
明李元陽本《春秋穀梁注疏》淺探
章太炎《春秋左傳讀》經學旨趣發微
胡寅《斐然集》的流傳及其現存版本考
正統與異端之間:《大學》的詮釋學契機
百餘年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闡釋考
德者,樂之成——早期儒家的“樂德”思想
惡從哪裏來?——儒家人性論的問題與反思
“異端”説——日本懷德堂學派之《論語》解釋
消失與建構——朱子學的文獻編纂與道統問題研究
《中庸》一處知行反常識對調與後世的知先行後論
性理之辨——《北溪字義》與《孟子字義疏證》比較研究
“團體組織”——梁漱溟對中國社會文化改造的理論與實踐
點校本《邵雍集》《邵雍全集》補正——以南宋吳堅刻本爲中心
《周易》注疏合刻本源流系統考——基於乾卦經傳注疏異文的完全歸納法
“學以致道”與“習以成德”——以《論語徵》爲例試析荻生徂徠的道論
朱熹《論語集注》在解題、分章上的改造與創新——與邢昺《論語注疏》相比
《四書集注》早期的流傳形態與《孟子》升經——兼及《集注》學論孟庸的次第不可信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雜志社和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號
郵政編碼:100871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號,郵編:100871。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