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魯迅研究》(季刊)中文,1979年創刊,曾用名為《紀念與研究》,主要以資料匯集為重點。1988年《紀念與研究》更名為《上海魯迅研究》公開出版。面向國內外魯迅研究者,以新發現、新觀點、新方法的編輯方針,側重刊載以資料整理、梳理和考證為主的學術論文,兼顧理論研究型論文。
《上海魯迅研究》以魯迅在上海的思想演變為研究重點,收錄了紀念魯迅定居上海80周年的相關文章;紀念著名翻譯家、未名社成員曹靖華誕辰110周年的相關文章,魯迅雜文研究;青年對魯迅的觀感等文章。對我們研究魯迅與城市的關系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上海魯迅紀念館建館70周年、魯迅生平與作品研究、魯迅同時代人研究、史料·辨證、讀書雜談、魯海漫談、館藏一斑
圣之清者
自嚙者魯迅
王映霞訪談錄
邵荃麟佚文二則
懷念丁景唐先生
陳逸飛畫魯迅像
口述與筆談(六)
從國之魂到人之子
李霽野佚簡九封釋讀
魯迅最講究的一次出版
江南水師學堂考(下)
魯迅與古代文化(四題)
魯迅序“左聯”作家著作兩則
《林語堂傳》出版的前前后后
張若谷的一種自我宣傳:辱罵魯迅
魯迅的《祝福》和賽珍珠的《母親》
論魯迅“責編自覺”時期下的自編活動
《譯文》月刊在生活書店的出版和???/p>
魯迅和他的狂人:又一個堂吉訶德的歸來
楊可揚套色版畫表現形式中的個人風格探究
魯迅語言的獨創性——讀《藤野先生》手稿札記
微課題,給博物館帶來一股清流——博物館文教結合新思考
“畫出沉默的國民的魂靈”——細讀魯迅小說對話中的省略號
試談對《中國小說史略》序言的誤讀——兼論中國小說史的發生
博物館展覽講解中的“趣味性”探討——以上海魯迅紀念館為例
一部啟發魯迅研究“學術生長點”的著作——評陳元勝著《陳夢韶評傳》
《塞耳彭自然史》與歐洲版畫的博物學傳統——兼談魯迅與周作人的插圖鑒藏
韓中文學交流的重要收獲——評全炯俊著《超越語言的文學:韓國學者視角下的中國文學》
“現代”的溯源與反思——讀汪衛東著《人·現代·傳統:近三十年人文視點及其文學投影》
九十年來《摩羅詩力說》研究述評——兼說《摩羅詩力說》及對魯迅早期研究的限度與可能(上)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上海魯迅研究雜志社和上海魯迅研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上海順昌路622號
郵政編碼:200025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順昌路622號,郵編:200025。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