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文化研究》(年刊)輯刊以搶救和保存中國抗戰文化和世界反法西斯文化遺產,弘揚抗戰精神,促進中國抗日戰爭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學科建設和當代先進文化建設為宗旨,反映和研究中國抗日戰爭(1931—1945)和二戰時期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和東亞各國的文化史實、文化藝術成果、文化運動和文化思想流變,匯集今人的學術成果,尤其歡迎有關中國各地和東亞各國抗戰文化遺產調查搶救開發的調研報告。
思潮與運動、人物研究、文本論析、抗戰藝術研究、文化遺產保護、史料研究、評論與爭鳴、綜述與消息
孫陵與《突圍記》
榕湖畔的文人背影
新四軍戰地舞蹈活動述論
云南省抗戰遺址調查報告
貴州省抗戰遺址調查報告
趙景深及其《戰時大鼓詞》
民族精神視域下抗戰文獻的文化形態
論東北作家群的抗日題材短篇小說創作
基于新聞史料的桂林抗戰國際傳播研究
莊壽慈在桂林抗戰文化城的翻譯實踐研究
中國抗戰文化和民國廣西文化的珍貴遺產
臺灣義勇隊創始人李友邦愛國抗日功績略論
無言的前衛:抗戰時期的“現代繪畫聯展”
“廣西抗戰文化研究叢書”評論專輯274
東北抗日報告文學管窺(1931—1945)
救亡下的“趨新”:抗戰時期的江西音樂戲曲界
論嚴杰人詩中的英雄形象蔣婧琳;138-148
“四塞山河護國魂”——抗戰文學中的“衡陽書寫”
抗戰時期鼓詞文獻拾遺兩則——基于重慶圖書館館藏
“抗戰建國”與方志文化——以四川省通志館為中心的考察
國家意識史詩精神——評“中國·四川抗戰文化研究叢書”
尊重一段歷史為往事繼絕學——評《廣西抗戰文化大事記》
桂林抗戰文化研究可資借鑒的學術樣本——《桂林抗戰文化綜論》簡評
中日軍民心理特點書寫異同——《南京血祭》與《活著的士兵》比較研究
東北作家群中的內地作家和撤離作家——抗戰時期東北流離作家群研究之一
哈庸凡抗戰文化活動及其戰地通訊寫作——兼記武漢會戰和隨棗會戰幾件史料
彰顯廣西抗戰特色的史學新著——評《廣西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作用與貢獻》
一本填補多項重要空白的藝術史力作——李建平等著《桂林抗戰藝術史》讀后
一部記錄廣西抗戰獨特貢獻的文化研究新著——評李建平等的《廣西抗戰文化史》
一部反映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文化抗戰的新作——讀《中共中央南方局與廣西文化抗戰》感言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抗戰文化研究雜志社和抗戰文化研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新竹路5號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
上一本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
下一本敘事理論與批評的縱深之路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新竹路5號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