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l Culture Research
《地方文化研究》(雙月刊)創刊于2013年,由《南昌高專學報》更名而來。是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主辦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逢雙月底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
《地方文化研究》以研究、發展、繁榮地方文化為宗旨,以打造地方文化軟實力、推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以回望與前瞻相契合、實證與思辨相融匯、探源與創新相貫通為視角,以地方文化形態的源流、特征、文化性格、發展規律的探索,重要地方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地方文化現象互動關系研究為主要內容,注重文化整體、文化聯系、歷史過程多維度文化考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貢獻。本刊國內外收錄我刊的重要檢索系統(數據庫)主要有: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網)、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作為學術園地新出土的新苗,《地方文化研究》雜志的成長,離不開廣大讀者的關注和支持。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地方文化研究》一定能得到迅速發展,為地方文化的發展與繁榮,為中華民族文化傲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做出我們的貢獻!
海昏文化、八大山人研究、民俗文化、化評論
1.論紫陽書院的分布
2.略論蜀與滇的文化關系
3.中國傳統刺繡工藝:顧繡
4.明儒鄧定宇先生遺著版本述
5.衡水一絕:冀派內壁繪畫藝術
6.宋代以來廣西慈感神信仰研究
7.東陽木雕傳統圖像的文化底蘊
8.試論鄡陽平原上的漢代豫章郡城
9.浙江義烏地區土地廟存廢演變述略
10.八卦五雷錢:雷法傳承的民間傳播
11.苗族斗文化活態傳承的實踐道路
12.近代蘇州評彈與聽眾之互動述略
13.會通與傳承:張豈之學術思想述略
14.以禮釋《易》:王安石易學思想探析
15.遺落的文化世家:江西新城陳氏考述
16.藝徒制:傳統評彈技藝傳承之路徑研究
17.歌從大海上來——“舟山漁民號子”的田野考察
18.近代蘇州評彈傳承體系的構建——以光裕社為中心
19.客家題材的影視IP發展與客家族群認同研究
20.定州簡本《論語》“一字多形”與文本生成問題探論
21.金元時期的水神形象建構與民眾抉擇——以山西新絳鼓堆泉為例
22.《特選公理雜字》淵源考——略論地方鄉土教材中的法律史料
23.“數字人文”技術視角下區域史研究新取徑——以宋代處州家族群體的梳理為例
24.植壤、技術與生存策略:晚清民國的寧波土醫——以1870至1936年的報紙材料為中心
25.淺析程朱理學范式下薛瑄思想的轉向——兼談《易》學對薛瑄復性說構建的貢獻
26.明代品官家廟制度在山西的禮儀實踐——給DavidFaure(科大衛)教授的一個補充和對話
27.民國常熟民眾的娛樂生活——以蘇州評彈為例明人對氣候冷暖變化的認識和適應——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例
28.一部運用民俗學田野作業探究民間智慧的力作——評《石郵儺的生活世界——基于宗族與歷史的雙重視角》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地方文化研究雜志社和地方文化研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南昌市紅角洲學府大道589號
郵政編碼:330038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南昌市紅角洲學府大道589號,郵編:330038。
主管: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
級別:省級期刊
主管: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
級別:省級期刊
主管: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學宋文化研究中心
級別:省級期刊
主管:教育部
級別:CSSCI南大期刊
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隋唐宋遼金元史研究室
級別:部級期刊
主管:中國明史學會
級別:部級期刊
主管: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
級別:CSSCI南大期刊
主管:中國人民大學唐宋史研究中心;浙大城市學院歷史研究中心
級別:部級期刊
主管:陜西師范大學唐史研究所;中國唐史學會
級別:CSSCI南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