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研究月刊》(月刊)創刊于1980年,是由魯迅博物館和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關于魯迅研究的學術刊物。每年出版12期,已出版276期,在魯迅研究領域以及近現代中國文化和文學研究領域占有重要地位。為CSSCI檢索刊物。讀者對象為魯迅研究工作者及愛好者、高等院校文科專業師生。
《魯迅研究月刊》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圖片、作品與思想研究、同時代人研究、書訊、研究資料、魯迅研究之研究、青年論壇、美術研究、翻譯研究、比較研究、張恩和先生紀念專輯、書評序跋、域外魯迅研究、綜述、影響研究、拾遺補正、教學研究、隨筆、手稿研究、藏書研究、新文化研究
多元文化語境中的魯迅——論魯迅的生成與意義王曉初
《魯迅全集》日記部分的幾處注釋錯誤汪成法
深置于自身的絕望——《野草》解讀之三吳康
朝向世內生存者的絕望——《野草》解讀之二吳康
《野草》的追問——關于《野草》的一種解讀沈金耀
魯迅文學創作高峰出現的原因探析張全之,孫偉
魯迅避難過的皇甫莊旗桿臺門及其主人范嘯風裘士雄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發展中的左翼理論資源(五)陳方競
梅的志尚——寫在《梅志文集》出版時姚錫佩
魯迅與許廣平同鈔《嵇康集》墨跡的分辨文先國
唐天然藏名人字畫手札捐贈北京魯迅博物館馬俊亭
特立獨行的深層思考——《文化偏至論》、《破惡聲論》解讀鄧招華
道德理想——魯迅《狂人日記》的未解之結許祖華
《阿Q正傳》再考——關于"類型"丸尾常喜,郭偉
淺論《祝福》中的民俗文化及其悲劇性建構顧紅亞
道德批判與個人權力——魯迅的道德批判之一梁展
關于魯迅收藏的珂勒惠支致史沫特萊信楊燕麗
中國現代文學目錄類型論略徐鵬緒,趙連昌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與司馬遷潘德延
現代語言學意義上的"意譯"與"直譯"——以林紓和魯迅為中心劉東方
沉痛悼念丸山?先生——中國人民的朋友,蕭乾的知己文潔若
知識譜系的架構與改造——現代文學史中的魯迅形象陳力君
永遠的魯迅——在紀念魯迅逝世七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孫家正
魯迅原典文獻注釋類型研究徐鵬緒,趙連昌
竹內好三封來信及一份《聲明》鮑耀明
話劇《無常·女吊》對魯迅作品的改編及其意義黃益倩
傷逝:起死的衍義——魯迅的"自悼"與親者的"紀念"袁一丹
也算經驗——從竹內好到"魯迅研究會"木山英雄
文本闡釋的有效性及其限度--近年來《野草》研究的偏至劉進才
新時期魯迅與郭沫若研究述評魏建,趙強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魯迅研究月刊雜志社和魯迅研究月刊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西城阜內大街宮門口二條十九號
郵政編碼:100034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西城阜內大街宮門口二條十九號,郵編:1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