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壇》創刊于1987年,文藝理論刊物,已在一窮二白中勵精圖治沖出了一條生路,它的銳意改版、刻苦創新,使之迅速在中國文壇崛起,由“中國文壇最具影響力的文論園地”之一,成長為“中國文壇的批評重鎮”。雜志在堅持正確的政治輿論和學術指導下,繼續敏銳關注當下文化現象,倡導率真,精辟而富有學理、才情的“綠色批評”,通過組織更強大的作者陣容,更新品牌欄目,增版擴容,評選雜志年度優秀論文,編輯出版具有雙效的“南方批評書系,等手段來實踐新的“前沿理念,精品意識,批評精神,學術形象”的編輯思想和全面提升刊物的質量。
《南方文壇》努力張揚新的編輯理念,一直致力于獨特的高品位的學術形象和批評形象的建設,精心策劃和組織了一系列的品牌欄目,其中我們精心組織的“跨世紀”,叢書的討論、晚生代作家群的自白、今日批評的答問、《郭小川全集》的討論等等都引起強烈的反響,各大媒體均有報道和轉載.尤其以評介前沿實力派批評家的“今日批評家”欄目,通過批評家對自己批評觀的言說及其他批評家對他的再批評,不僅給世紀之交文壇的批評家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通過這種批評家之間的再批評,形成了思想的碰撞,達到了相互之間文學觀念的交流、文化精神的對話,真正體現了文學批評的精神。
綠色批評、理論新見、藝術時代、南方百家、現場、當代前沿·百年敘事、譯介與研究、當代前沿_新世紀20年文藝、點睛 批評論壇·新南方寫作、打撈歷史、談藝隨筆、批評論壇_網絡文學、當代前沿·百年敘事之戲劇、當代藝術視角等
作家六十歲——以《帶燈》《日夜書》《牛鬼蛇神》為例何英
“歷史是精神的蒙難”——對當下文學史思維的思考何同彬
理論的行囊,或在批評的路上——劉大先與他的學術之旅孟慶澍
敞亮敘述暗道與探尋精神本源——論王迅的小說批評晏杰雄
那些曾經年輕的面孔和同期聲——推薦夏烈的理由王干
網絡時代:新文學傳統的斷裂與“主流文學”的重建邵燕君
先鋒、魔幻與寫實——藏地經驗與當代文學漫議劉志榮
像鳥兒一樣輕,而不是羽毛——小說之精神與現代日常經驗的書寫郭艷
《三國演義》在明清時期傳播對文學領域的影響研究黃晉
真實:“花非花”——一個問題、兩部小說、三點啟發李仰智
科幻的異境與文學的歧途——韓松《地鐵》研討綜述吳巖
民族情感的民間表達與釋放——90年代以來中國的民族主義與文學房福賢
“半個月亮”爬上來:一個漢族詩人和他的兄弟詩胞姚新勇
新的文學法則的生成——青春文學雜志書的運行態勢與作家形象建構岳雯
史料史述史識——《北京大學中文系百年圖史(1910-2010)》讀后夏中義
實現"在體化",重建文學創作與批評、理論的關聯楊俊蕾
深淵、敵人以及性別政治——當代幾部電影的文本分析張念
民族傳統與"文學的世界性"——以陳季同的《黃衫客傳奇》為例孟繁華
曖昧的境遇與悖論的沖突——新時期文學經典化的難度與困境房偉
有限性與可能性——傳統批評與網絡文學白燁
反映論與《文心雕龍創作論》——對王元化的"照著說"與"接著說"夏中義
姿態還是心態?——由海外"張學"看海外華人批評家的邊緣立場吳宏娟
沉潛中的行進——2003-2008女性文學理論批評若干著作的筆記陳駿濤
對"常識"的必要反對——當代文學"歷史意識"的匱乏與關學誤區梁鴻
關于新時期以來"長篇小說熱"的思考吳義勤
論"分化期"的中國兒童文學及其學科發展朱自強
網絡詩寫:無難度"切診"——批評"說話的分行和分行的說話"'陳仲義
關于傳記的真實性問題——安徒生的愛情與中國接受張慧敏
第七屆青年作家批評家論壇紀要楊慶祥,陳華積
重建理想主義的尊嚴——對近三十年中國文學的一種反思與展望黃發有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南方文壇雜志社和南方文壇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廣西南寧市建政路28號
郵政編碼:530023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廣西南寧市建政路28號,郵編:5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