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評論》1984年9月創刊,為文藝理論評論雙月刊,公開發行。辦刊宗旨是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為指導,堅持文藝的雙百方針,追蹤和研究當前的文藝創作和文藝理論研究的態勢,研究文藝創作和理論研究的成就和不足,推動文藝創作和理論建設的健康發展。曾先后被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及北京大學圖書館編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列為文藝理論類核心期刊;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社會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列為文學評論類核心期刊。
《文藝評論》創刊以來,一直堅持走自己的辦刊道路,在創刊之初即引起全國理論界和創作界的很大反響。“北大荒文學風格探”專欄所展開的對于“北大荒文學風格”討論和爭鳴,更是為我省作家藝術家認識黑龍江、反映黑龍江提供了理論上的滋養和參考,在一定意義上推動了此后我省曾引起全國注目的黑土戲劇、黑土影視等現象的形成和發展。
理論前沿、思潮過眼、闡釋與評說、世說新語、藝海風云
佛教文學的中國民間進程:從“高姑舀海”入手李傳江
精神游牧美學——草原文化中獨特的價值內涵劉曉林,林建群
文學史意識與盛唐經典觀:論高棅的《唐詩品匯》閆霞
當代中國女性文學的氣質與風韻——2011年度中國女性文學獎評說徐肖楠
《詩·衡門》"衡門"意象及其文化內涵探析鹿苗苗,謝德勝
西方美育思想的中國化——讀郭勇《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何圣倫
《文心雕龍·宗經》篇“情深而不詭”的意旨辨析趙華
基于“藝術場域”:地域文學在審美教育中的差異性研究王光英
唐詩“窗”意象的空間審美與文化意蘊王書艷
作為小說互文性的存在或其他——張煒的詩王萬順
吳玉峰、孔梅溪和棠村為順治化名考論張曉琦
時尚中國:城市沒有浪漫徐肖楠,施軍
士族文化與六朝詩學的審美情趣陳建農
公共領域、市民社會與“新市民小說”盧衍鵬
從羅泌《路史》看中國的“神話歷史”朱仙林
中國當下都市生存背景中的文學書寫陳勁松
《詩經·國風》與“樂府古辭”齊雜言句式的比較及思考文曉華
古典主義在中國研究命題的缺失與反思潘水萍
《鄶風·隰有萇楚》怨婦悔婚說論李廣寬,楊秀禮
"中國式"敘事文本與"含蓄"修辭應用孫仁歌
"妙象為意"與六朝畫論的突破張甲子,曹勝高
中國當下影視藝術的審美"外位性"思考王亞芹
論先秦時期禮樂與德的關系張永祥,張發勤
走向一種科學反思型的文學意義闡釋觀肖明華
退潮的理想主義:20世紀80年代后中國文學施軍
日常生活化:回歸生命的本質——第三代詩的一個創作傾向陳鷺
中古文學的形式審美觀——從形式主義批評談起高淑平,傅亞庶
現代性文化悖論的價值選擇——論馬爾庫什的文化批判理論孫建茵
隱秘沉潛的文學皈依——2009年長篇小說創作論略張德明
由中國作家的思想情懷看新世紀長篇小說創作商昌寶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文藝評論雜志社和文藝評論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哈爾濱市動力區文府街6-1號
郵政編碼:150040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哈爾濱市動力區文府街6-1號,郵編: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