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雙月刊)創刊于1953年,是國土資源部主管、中國地質調查局主辦的綜合性地質學術刊物。該刊以基礎性、公益性、學術性為特色,傾力展示國家層次、高水平的學術科研成果,著重反映地質大調查和科研中具有創新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基礎地質(包括地層、古生物、構造地質、巖石、礦物、區域地質等)、礦床地質、能源地質、海洋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含生態地質和災害地質)、遙感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信息等研究成果。
《中國地質》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萬方收錄(中)、 CA 化學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Pж(AJ) 文摘雜志(俄)、 國家圖書館館藏、 上海圖書館館藏、
簡訊與熱點、特別關注、綜述性論文、綜述性論文_學術論文、發現與進展
江蘇省地質環境綜合區劃研究黃敬軍,繆世賢,張麗
全國地質資料目錄服務中心總體設計研究連健,王黔駒,顏世強
塔木察格盆地南貝爾凹陷油氣成藏規律金利洪
桂中坳陷泥盆系頁巖氣成藏條件淺析汪凱明
勘查地球化學80年來重大事件回顧王學求
無機生油假說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前景袁學誠,李善芳
基于DEM的活動構造研究李利波,徐剛,胡健民,于新兵
中國區域化探若干基本問題研究:1999-2009奚小環,李敏
RS與GIS支持下的汶川縣城周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劉漢湖
滇黔桂成礦區金礦資源預測評價牛翠?,王科強,李紹儒
基于元數據的地質調查網站群系統研究吳曉紅,王楊剛,高志新
塔里木盆地東北緣早古生代構造格局及演化左國朝,李紹雄
編篡中國區域地質志的基本要求——設想與愿景李廷棟
中國大陸Rayleigh面波衰減特征研究程先瓊,朱介壽,蔡學林
華南巖石圈三維結構袁學誠,華九如
M盆地構造背景及其演化特征劉景東,蔣有錄,魯雪松,郝建光
秦嶺印支期構造背景、巖漿活動及成礦作用陳衍景
地下水中天然砷的遷移:以高砷地區中低砷含水層為例鄭焰
北京西山中侏羅世植物群的古氣候意義張英芳,姜均偉
九萬大山地區斷裂構造分形特征及其地質意義成永生
欽州灣海底沉積物Hg元素分布及其影響分析夏真
中國七大古都的地球化學環境特征宮進忠,李廣平
陜西馬元鉛鋅礦有機質與成礦作用的關系研究侯滿堂
廣西丹池地區泥盆紀盆地演化與成礦黃宏偉,杜遠生
南嶺中段錫資源總量預測張怡軍,許以明,雷澤恒
四川瀘定縣城后山泥石流災害及其風險防御倪化勇
區域成礦規律對華南大地構造屬性的聯系胡受奚,徐金芳
長江中下游金屬礦找礦前景與找礦方法趙文津
全球地球化學填圖——歷史發展與今后工作之建議謝學錦
濟陽坳陷新生代古地溫分析姜惠超,肖永軍,周麗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國地質雜志社和中國地質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45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上一本中華兒科
下一本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45號,郵編: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