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巖溶》(季刊)創刊于1982年,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主管,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溶研究中心、中國地質學會巖溶地質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地質學會洞穴委員會協辦的我國目前為止唯一公開出版的巖溶學術刊物。
《中國巖溶》內容豐富,覆蓋面廣,可讀性強,是地質、地理、農林、水利、建筑、環境保護等行業科技人員及高校師生不可多得的一本權威性參考讀物,同時也是我國影響力比較大的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巖溶》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萬方收錄(中)、 CA 化學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國家圖書館館藏、 上海圖書館館藏、
水文地質、生態地質、油氣地質、災害地質
武漢地區淺層巖溶發育特征與巖溶塌陷災害防治羅小杰
重慶地區巖溶地下河發育與分布的基本特征蒲俊兵
試論武漢地區構造演化與巖溶發育史羅小杰
桂林巖溶峰叢區定域時空變化研究劉超,吳虹
單層土體結構巖溶土洞的形成機理蔣小珍,雷明堂,管振德
巖溶洞穴滴水環境監測研究進展彭玲莉,李廷勇
清華洞暗河堵洞成庫與防滲技術盧曉鵬,譚光明
青木關巖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固有脆弱性評價張強
氯化銨浸取纖蛇紋石動力學研究高雄,孟燁,朱辰,趙良
溫度對水中碳酸平衡的影響淺析閆志為,劉輝利,陶宗濤
神農架石筍氧同位素的海拔效應段福才,孔興功
貴州喀斯特聚落文化類型及其特征研究趙星
洞穴旅游容量測算方法探討向旭,楊曉霞,施俊莊
貴州巨木地下河流域石漠化地學治理實驗及其意義王明章
淺析洞穴事故救援影響因素及處置措施周俊良,宋瑞明
新形勢下我國巖溶研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袁道先
花江峽谷喀斯特區土壤質量兩種定量評價方法研究周瑋,周運超
匯集全球科技精英,打造巖溶地質研究的國際平臺姜玉池
貴州喀斯特地區旅游競爭力評價與對策研究徐燕,殷紅梅
云南開遠南洞地下河水質演變特征張貴,周翠瓊,康曉波
貴州織金片區影像地層研究劉沛,姚智,況順達,韓寶智
貴州興義喀斯特景觀特征徐柯健,李興中,劉嘉麒
云南瀘西皮家寨巖溶大泉束流調壓壅水開發示范王宇
土地石漠化概念與分級問題再探討李森,董玉祥,王金華
流入型洞穴——山東沂源九天洞初步研究朱學穩,韓道山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旅游環境容量研究王劍,彭建
LED光源在旅游洞穴景觀照明中的應用孫成國,黃俊發
武隆后坪侵蝕型天坑的發現及其科學與旅游價值朱學穩
廣西黎塘巖溶塌陷監測李瑜,雷明堂,蔣小珍
水位波動誘發巖溶塌陷的概率分析蒙彥,殷坤龍,雷明堂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國巖溶雜志社和中國巖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廣西桂林市七星路50號
郵政編碼:541004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廣西桂林市七星路50號,郵編:5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