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質》(季刊)創刊于1982年,由吉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主辦。反映吉林省各地學科的生產及科研成果,促進國內外地質技術交流,提高省內廣大地質工作者的技術水平和推動地質事業的發展。主要刊登該省各地質學科生產及科研成果、工作經驗、新技術、新方法等方面的文章。吉林省一級期刊。
《吉林地質》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專家論壇、地質研究、技術方法、環境與能源、地礦管理
吉林省石頭口門硅巖之成因及構造環境彭玉鯨
關于薊縣型中、上元古界沉積環境及內蒙地軸的性質張炯飛祝洪臣
吉林省金礦類型及找礦方向賈大成
吉林省長白山天池新生代火山噴發作用及火山災害的環境效應王彥生彭玉鯨靳克許文良
吉林省樺甸市松花江流域紅石--臨江段地質災害齊成棟彭玉鯨崔德生盧興波
高嶺土的深加工及開發應用現狀簡介時艷邵建波
吉林省通榆、乾安縣承壓地下水氟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對策趙新民譚文清
吉林省煤系中非金屬礦產特征及開發利用對策與建議孫永波時艷
砟子煤礦區硬質高嶺(土)巖生產高白度煅燒高嶺土工藝研究康震野
"十五"期間吉林省的地質資料管理綦占勝趙淑華
我省礦政管理工作中若干問題的哲學思考臧全業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斷的危機與我們的對策--論中國礦產資源戰略的大調整焦誠中
論中國的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邵建波
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和勘查保持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賈大成
21世紀我國礦產資源實現可持續開發利用戰略問題探討張言海張文藝
合理開發和利用我國的礦產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吉林地質曹毅哲
中國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胡光趙立仁
地學哲學:世紀之交的回眸與展望張慧君胡紹榮
新《礦產資源法》的哲學思考于新
地質找礦思維導向的思考戚長謀張慧君
生態意識與可持續發展趙玲
"數字地球"與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黃林日
吉林省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可持續發展對策謝貴明
淺談環境保護中的不平衡性徐公愉
非傳統礦產資源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哲學思考吉林地質劉勁鴻
可持續發展與土地資源利用李桂花張雅琪
利用地下水庫蓄水是吉林省新的有效治水途徑杜漢學常國純
從主體與客體的關系看某些特大型金礦床的發現途徑程玉明
礦業跨越式發展中的幾個問題徐公愉
跨越式發展給吉林省綠色礦產資源開發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王鳳生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吉林地質雜志社和吉林地質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長春市南昌路120號
郵政編碼:130061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長春市南昌路120號,郵編:13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