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Teacher
《物理教師》本刊從1980年創刊時的季刊,后發展為雙月刊、月刊。雜志的發行量從創刊時幾百份增至現在的郵發幾萬份。特別是1984年,本刊由蘇州大學和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研究會合辦,雜志成為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研究會(現更名為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刊,本刊擴充了本刊編委會的規模,在研究會領導的指導下,在廣大會員的支持下,刊物的質量日益提高,聲譽和影響也越來越大。本刊是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刊。
《物理教師》本刊堅持“求新、求實、求活”的辦刊宗旨為廣大物理教師服務,為中學物理教學服務。辦刊宗旨: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辦刊理念:求新、求實、求活。
教育理論研究、教材與教法、物理實驗、問題討論、物理學史、復習與考試、現代教學技術、國外教育
1、圓錐擺模型的遷移應用袁培耀;
2、基于WebQuest的教學初探袁偉強;
3、對教材中一道習題答案的商榷高安民;
4、高中物理中的幾個極限問題探討楊嚴輝;
5、物理學史與科學素養目標的實現杜愛慧;
6、能量按比例轉化(轉移)的題型例析宋紅霞;
7、淺談物理課堂教學信息反饋與調控沈云燕;
8、初中物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楊芳;
9、用“固化”的思想解“流體”問題王永昌;
10、高中物理復習課的嘗試教學模式研究章小萍;
11、初中物理科學探究標準的分解與實施吉臨榮;
12、2011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試題第18題賞析張亮;
13、關于功概念的爭論與有關疑難問題的研究費宏;
14、基于“教學一體化案”的有效課堂實踐劉海林;
15、關于靜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問題的理論分析陳曉英;
16、發揮實驗室裝備作用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孫建忠;
17、例談高考命題正成為探究性物理教學的引領者高俊;
18、用數值方法檢驗彈簧彈力的沖量模式何崇榮;李紅榮;
19、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物理模型方法的教學策略張惠鈺;
20、如何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朱勇;
21、“向心加速度”探究式教學的創新設計與思考吳國來;
22、物理學科實施自主學習的教學誤區及其糾正策略江山;
23、運用原始物理問題創設“生活化”的物理課堂魏小亮;
24、新課程背景下物理特長生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侯位鋒;
25、高中物理“母題”的結構設計與教學策略盛寶驥;陸建隆;
26、運用物理學史方法建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楊鳳娟;郭玉英;
27、淺談“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潛能的開發宗紅梅;
28、視頻分析方法運用于物理教學活動之簡介與探討項華;羅樂;
29、高中物理教材習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研究牛春虎;李新鄉;
30、對人教版“太陽與行星間引力”兩處推導的質疑王進峰;王建峰;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物理教師雜志社和物理教師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蘇州大學《物理教師》編輯部
郵政編碼:215006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蘇州大學《物理教師》編輯部,郵編:21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