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inary Science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揚州大學烹飪學報》(季刊)創刊于1984年,由揚州大學主辦。是我國烹飪界辦刊最早、層次最高、影響最大的理論學刊。辦刊宗旨:探索總結烹飪理論,繼承弘揚飲食文化,反映烹飪研究最新成果,為教學科研工作服務。辦刊特色:融科學性、理論性、實踐性于一體。既是烹飪理論研究者、烹飪教學工作者的科研陣地,又是餐飲企業從業者的技術指南和烹飪愛好者的良師益友。
重要通知:《揚州大學烹飪學報》已正式更名為《美食研究》雜志,國內刊號:32-1854/TS。
飲食文化、飲食保健、烹飪工藝、烹飪營養與衛生、烹飪教育
1、湘菜辣味的成因探析周軍亮;
2、試論食品風味的營養功能談玲妹;
3、大蒜素在烹飪調味中的應用陳永清;
4、略論以色列猶太人的烹飪特色劉濤;
5、中國年節食俗中的面點取向邵萬寬;
6、煲湯食品的安全性研究許榮華;高潔;
7、建國十七年間(1949-1966)菜譜述論何宏;
8、關于炒法在藥膳烹飪中的意義山中一男;
9、餐飲產品的優化組合與創新設計王圣果;
10、加熱方法和時間對成品魚圓的影響王堅;
11、鳙魚魚圓保存條件標準化研究王堅;何宏;
12、從中外膳食模式比較看科學飲食營養鄭民;
13、中國飲食文化對西方日常食俗的影響張茜;
14、基于顧客體驗消費的餐飲產品研發呂新河;
15、試論美食鑒賞的運行機制與基本方法杜莉;
16、中式餐飲技能教育的WTO挑戰與對策周俊;
17、現階段我國全民碘鹽的科學發展之路楊玉明;
18、魚鱗凍在淮安湯包餡心制作中的應用董道順;
19、連云港名菜爆烏花的工藝與營養分析方保林;
20、仿古宴席菜式的設計原則和方法戴桂寶;何宏;
21、低碳餐飲的內涵分析及實現途徑張岳軍;方法林;
22、烹飪工藝實驗室的設備選擇及布局夏啟泉;劉明哲;
23、作業成本法在餐飲企業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吳強;
24、談“洛桑模式”在烹飪實踐教學中的構建談國興;
25、紅燒肉烹飪工藝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紀有華;路新國;
26、淺論“美學經濟”時代中國休閑餐飲的發展周全霞;
27、論彭祖文化的形成、發展與歷史地位趙明奇;韓秋紅;
28、探析徐州彭祖養生文化產業的振興之路蔡莉嫻;王德義;
29、黃河三角洲民間飲食文化的內涵及其開發策略姚吉成;
30、基于城市旅游的揚州美食街發展格局探析侯兵;陳志炎;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揚州大學烹飪學報雜志社和揚州大學烹飪學報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揚州市華揚西路196號29信箱
郵政編碼:225127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揚州市華揚西路196號29信箱,郵編:2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