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與研究》(月刊)創刊于1953年,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教研類刊物。辦刊宗旨: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服務。內容上也發表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與研究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好評。
《教學與研究》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讀者對象:高校、各級黨校、各類成人院校的理論課教師,理論研究和理論宣傳工作者,以及有關學科的大學生、研究生。
《教學與研究》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當代中國與世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研究、國家治理現代化研究、研究述評、當代資本主義研究、西方思潮評介、政治學前沿、政治經濟學前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探索顧海良
試論中國特色縣域經濟理論的基石秦興方,李鎮江
試論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籌資體系的優化郭林,丁建定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人道主義問題張霄
民主文化下的財政監督:從參與到治理李燕,王威
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有機統一肖貴清
馬克思恩格斯對民粹派村社思想的科學揚棄張云飛,袁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多層次解讀秦宣
關于“新國際主義”的方法論辨析葉險明
馬克思主義在推進和實現中國化過程中的若干特點吳家華
“中國特色現代性”與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當代價值郗戈
近20年來國內學界關于“英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若干問題評析湯建龍
非營利組織與殘疾人社會服務體系的建構唐鈞
人民幣國際化、國際收支的變化與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黃雋
國家綜合防災減災的體制性障礙與改革取向應松年,林鴻潮
也論“勞動生產率與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量成正比”王朝科,郭鳳芝
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坐標下的公平、公正問題林劍
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文化發展觀述論楊鳳城
分化與整合——談當代中國人的文化認同秦宣
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研究的幾點新認識楊瑞森
中國低工資制度的階段特征與中期對策郭飛,王飛
中國對WTO規則的遵守:一項綜合評估劉宏松
試論生態公平的當代建構夏文斌
馬克思勞動二重性學說的理論來源劉乃勇
現代經濟學的方法論反思與理論發展朱富強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神圣家族》中的生產關系思想趙家祥
中國共產黨與20世紀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三次轉變武力,王丹莉
以黨內民主推進社會民主:中國民主化道路的合理選擇馬俊峰
增強"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的思考王易
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特征、現狀分析及思考課題組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教學與研究雜志社和教學與研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中關村大街59號
郵政編碼:100872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中關村大街59號,郵編: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