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論壇》是安徽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其前身是創刊于1958年的《虛與實》,后改名為《江淮學刊》、《江淮評論》,“”中停刊,1979年復刊時易現名。現為國際交流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安徽省優秀期刊。
《江淮論壇》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術性和理論的創新性。1979年復刊后,以勇于突破為特色,先后發表過許多在全國乃至海外有影響的理論文章,在思想解放、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和繁榮社會科學事業等諸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近些年來,《江淮論壇》以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大繁榮為己任,緊貼中心,致力創新,努力發揮名刊效應,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名家新論、綠色發展、區域研究、三農專題
選擇效應:異質性視角下的企業區位決策陳建軍;袁凱;陳國亮
“兩型城市”建設的運行框架構建及路徑選擇王雅莉;張明斗
FDI與勞動力流動的關系及其經濟效應陳恩;于緋
循環經濟對傳統經濟學的十大挑戰楊青龍;伍世安
莫言成才對創新教育模式的啟迪——兼論改善文學的社會功能趙營波
歷史情感與都市想象——論明治日本人長安游記的單一性郭雪妮
低碳城市建設與《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訂晉海
問題修辭和修辭問題:建構全球修辭學大衛·弗蘭克;陳汝東;惠東坡
安徽省農業創新系統效率評價及分析肖仁橋;錢麗
安徽省各地區GDP增長的空間計量研究張可云;項目
建設生態文明 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季昆森
網絡傳播視閾下的安徽形象改善策略研究常松;王慧;王磊
誰更關心環境?——基于CHIPS數據的實證檢驗王建明;劉志闊;徐加楨
打造南京組合港,促進都市圈產業整合與發展喬均;施建軍
日元與德馬克國際化比較及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潘理權;何春聯
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共利益與公眾參與沙奇志
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困難劉國光
重新理解和評價恩格斯晚年對新唯物主義含義的理解劉志洪
唯物史觀由假說向實證的轉變肖燕飛
區域政策手段比較及我國區域政策手段完善方向安樹偉;劉曉蓉
安徽省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的思考韓心靈
國際產業轉移的規律性及其對安徽的啟示計永超;潘理權;程霞珍
國際金融危機下的安徽工業抗風險能力研究王可俠
從城市群形成的條件看我國城市群發展陳玉光
狄爾泰的“社會—歷史實在”理論芻議孫玉良
社會穩定的治本之道與權宜之計陸永
刑事審判中法官庭外調查的現狀與反思劉大元
為什么我國建立水權市場是可行的?尹云松
我國農村合作金融發展模式的經濟學分析崔慧霞
淺論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發展與應用李彤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江淮論壇雜志社和江淮論壇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號江淮論壇雜志社
郵政編碼:230051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號江淮論壇雜志社,郵編:23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