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科學技術》(雙月刊)創刊于1960年,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主辦的茶葉科技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報道茶樹栽培、茶樹育種、茶園土壤肥料、茶葉機械、茶葉加工、茶樹生理生化、茶樹植保與茶葉經濟等領域的新成果、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與科學種茶、制茶經驗、經營管理經驗以及應用理論等。
《茶葉科學技術》辟有“科技綜述、實驗研究、茶葉經濟、科技園地、生理生化、思考觀點、茶史文化、名茶名種、茶區動態”等欄目,適合廣大茶葉科技工作者和茶葉愛好者閱讀、參考。
重要通知:《茶葉科學技術》雜志已正式更名為《茶葉學報》,國內刊號:35-1330/S。
綜述論文、試驗研究、生理生化、思考觀點、科技園地、茶史文化、茶葉經濟 名茶名種
青磚茶研究進展
一株蠐螬綠僵菌的分子鑒定
大學生沖泡茶消費行為研究
茶樹揮發性萜類物質研究進展
4種風味鐵觀音的滋味成分分析
福建茶產業出口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林地轉變為茶園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中國茶葉新媒體傳播方式的研究與應用
4個茶樹品種加工東方美人茶的品質分析
福建省壽寧縣茶園土壤硒狀況及其有效性
茶卷葉蛾發育起點溫度與有效積溫的研究
超微綠茶粉對面包品質與抗氧化特性的影響
‘佛手’等3個品種茶園施肥限量標準研究
氮素對茶樹生理及品質成分影響的研究進展
茶對魚生長、肌肉品質和抗氧化性能的影響
白茶中鋁、鐵、錳元素的測定及溶出特征分析
94個茶樹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與親緣關系分析
基于PLC的全自動茶葉壓餅機械的設計與試驗
茶園雜草小飛蓬揮發物對茶小綠葉蟬行為的反應
大田縣茶園土壤和茶葉中硒含量及影響因素分析
茶多酚納米載體制備技術及其藥理活性研究進展
鐵觀音茶樹轉錄因子TCP4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
優化茶旅結合與茶業綠色振興的思路創新及對策研究
適制烏龍茶品種新梢主要品質化學輪廓的模式識別研究
低溫對不同基因型‘白雞冠’F1代葉綠素熒光的影響
山區“三生”耦合茶園體系優化構建與綠色發展對策研究
粗茶多糖的膜-纖維素柱色譜分離過程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3種冬季封園處理對次年春茶期兩種主要害蟲發生的影響
基于“文化層”視角的安化黑茶文化資源整合與利用研究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發明專利介紹(十一)178
茶樹細胞色素P450基因CYP710A1的克隆及差異表達特征分析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茶葉學報雜志社和茶葉學報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埔垱路104號
郵政編碼:0.695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埔垱路104號,郵編:0.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