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創刊于1958年10月,當時為月刊,由中國科學院土壤隊主辦。1960年2月中國科學院土壤隊改建為中國科學院土壤及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隨之改由該所主辦,并于次年8月改為雙月刊。1961年11月,中國科學院土壤及水土保持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并,《土壤》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辦。1962年8月《土壤》又與中國土壤學會主辦的《土壤通報》合并而停刊。
《土壤》雜志是我國土壤科學領域最具權威性的專業期刊之一,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已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被認定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土壤》辦刊宗旨:以科學的態度,求實的精神,嚴謹的作風,傳播土壤科學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改土培肥經驗,普及土壤科學知識,提倡百家爭鳴,活躍學術思想,繁榮我國土壤科學事業,促進農業生產,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
《土壤》自1958年創刊以來,在選題上緊密結合國民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的發展形勢,以能及時反映國內外土壤科學發展的最新動向為目的,刊載土壤科學方面的學術論文、試驗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科研和生產實踐中的新技術、新方法、國內外考察報告等。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萬方收錄(中)、 CA 化學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國家圖書館館藏、 上海圖書館館藏、
專論與綜述、研究報告、研究簡報
1、長期施肥對土壤肥力的影響龔偉;顏曉元;王景燕;
2、微生物降解1,2,4-三氯苯研究進展宋洋;王芳;蔣新;
3、高銨脅迫對擬南芥幼苗側根生長的影響及機制探索李青;李保海;施衛明;
4、包膜尿素對旱地紅壤氮素垂直遷移特征的影響王霞;崔鍵;周靜;
5、磷肥處理對烤煙生長生理及根系構型的影響賈志紅;易建華;符建國;蘇以榮;
6、中亞熱帶四種森林土壤團聚體及其有機碳分布特征周純亮;吳明;
7、叢枝菌根與植物寄生性線蟲相互作用及抗性機制張立丹;張俊伶;李曉林;
8、綽墩遺址古今水稻土黏土礦物特征比較研究程月琴;楊林章;曹志洪;
9、我國砂姜黑土土種的系統分類歸屬研究李德成;張甘霖;龔子同;
10、張家界旱地土壤的養分限制因子研究尹力初;羅蘭芳;彭宇;周曙光;羅建新;
11、長期施用化肥和秸稈對水稻土碳氮礦化的影響閆德智;王德建;
12、中國土壤有機碳分解特征研究初報潘劍君;郝?存;孟靜娟;
13、密云水庫上游流域土壤有機碳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王淑芳;王效科;歐陽志云;
14、胡枝子高質量RNA的提取及ALMT基因片段的克隆和表達分析陳志長;趙學強;沈仁芳;
15、黃土丘陵溝壑區土地利用空間結構的計量地理分析——以甘肅省天水市為例石培基;張學斌;羅君;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土壤雜志社和土壤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江蘇南京市北京東路71號
郵政編碼:210008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江蘇南京市北京東路71號,郵編:2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