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huan Cultural Relics
《四川文物》(雙月刊)創刊于1984年,是由四川省文物局主辦的西南唯一的文物考古大型專業雜志,自創刊以來,堅持學術性、知識性、資料性兼顧的辦刊宗旨,積極宣傳黨的文物法和文物相關政策,交流信息和研究成果,傳播文物知識,提高讀者對文物的鑒賞水平,熱忱為廣大讀者服務。
《四川文物》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調查與發掘、研究與探索、紀念馮漢驥先生誕辰120周年
構木鐫石,一脈相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筑石窟保護60年姚軍;唐飛
成都天府廣場出土石犀、漢碑為秦漢三國蜀郡府衙遺珍說羅開玉
簡論德化青花瓷的裝飾手法及外銷問題——以館藏“泰興號沉船”青花瓷器為例吳藝娟
“九月除道,十月成梁”考——兼論秦漢月令之統一性焦天然
羅家壩遺址出土青銅器的銹蝕研究與保護修復謝振斌;樊斌;馮陸一
“中國古代歷史與文化藝術學術論壇暨《中國出土壁畫全集》首發式”會議綜述孫莉
西漢長安城未央宮北闕的地理位置及政治功用徐暢
唐代琵琶藝術探研——以洛陽唐代文物中的琵琶圖像為例鄭聰
四川博物院藏張大千用印考證二則張麗華;劉振宇
史前人類建筑方式對自然環境的適應——以膠東半島為例史本恒
麥坪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水稻植硅體的發現及其意義黃翡;郭富;金普軍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金箔層的軟化與回貼技術研究孫紅燕;龔德才;黃文川
甘肅東鄉林家遺址分期的再認識——兼論營盤山遺址的分期、年代與文化屬性何錕宇
金沙遺址郎家村“精品房”地點文化遺存初步研究馬蘭
河南淅川溝灣遺址2007年度植物浮選結果與分析王育茜;張萍;靳桂云;靳松安
努力打造“辦公桌上的博物館”積極探索館藏文物數字化應用新路子王成平
清末民初四川的鄉土志——以四川大學圖書館藏為例許孟青
古代造像野外調查方法探索——數字技術在中小型造像調查中的應用于春
1963年廣漢月亮灣遺址發掘的回憶——紀念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創建五十周年宋治民
邢侯簋與西周服制——兼論西周邢國始封地望及有無“遷封”問題周書燦
三星堆遺址仁勝村土坑墓出土玉石器初步研究肖先進;吳維羲
云南鹽津“?人懸棺”考察記——兼辨川滇間“?人懸棺”的族屬林向
新資料·新視野·新方法——藏彝羌走廊暨中國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討會綜述陳劍
一葉輕舟寄此身——品讀吳鎮《真逸巖居圖》應一平;王君霞;
從環滇池墓區看上古滇族的聚落形態及其社會性質——以昆明羊甫頭滇文化墓地為中心謝崇安
貴州安龍新出銅器——兼論貴州西南地區的青銅文化李飛
魏晉南北朝男性美容現象窺探——“魏晉風度”下的男性美容現象王麒越
漢墓出土的山水圖像——對中國山水畫起源問題的再思考黃佩賢
湖北天門縣肖家屋脊遺址史前聚落形態與社會結構分析王銀平
頑石老玉、古陶陳茶——談造型藝術之形質品味楊曉陽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四川文物雜志社和四川文物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五號
郵政編碼:610041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五號,郵編: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