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al Relics of Central China
《中原文物》(雙月刊)創刊于1977年,是由河南博物院主辦,龍門石窟研究所、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及洛陽博物館協辦的文物考古學術期刊。本刊始終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繁榮文物考古學術研究為辦刊宗旨,融學術性、資料性、可讀性為一體,圖文并茂,品位高雅,受到了國內外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好評,為全國中文(文物考古類)核心期刊之一。
《中原文物》始終擔負著向社會宣傳國家文物政策、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促進學術繁榮等多重使命,逐步辦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考古綜合性學術期刊。截至目前為止,《中原文物》已正式出版發行近百期,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反映了源遠流長的中原文化。本刊從2000年第1期起執行國家新聞出版署頒發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
考古發現、考古研究、文物研究
山東日照首次發現春秋時期樊國銘文青銅器王仕安,劉建忠,李凱
鄭州商城出土骨刻文與中國古代的“舞雩”祈雨之祀馬保春,朱光華
王油坊類型龍山文化南徙路線重建——兼論江淮地區的“廊道”性徐峰
周伐獫狁與“長父侯于楊”相關問題李建生,王金平
試論大連大嘴子遺址第三期文化陶簋徐昭峰
西江流域東周時期墓葬的青銅文化內涵與特征劉中偉
亂花漸欲迷人眼——信陽長臺關楚墓出土漆木器賞析李燕,蘇縈
關于中國安陽殷墟墓葬人種的推測吉姆·海耶斯,蘆力軍
宋金中原地區壁畫墓"墓主人對(并)坐"圖像探析易晴
古黃河堤防分段管理維修的界標實物——汲縣古河堤蜂堠碑薛華
山東滕州第九中學畫像石墓年代再思考楊愛國
關于鄭州商城小型房基的幾點認識袁廣闊,朱光華
從考古發現看先秦時期城市的給水與排水劉繼剛
東漢雒陽縣男子□□卿買地鉛券研究趙振華,董延壽
《考工記》“戈體已倨已句二病”新探姚智輝,范云峰
張衡地動儀的發明、失傳與歷史繼承馮銳,李先登,田凱,武玉霞
韓愈故里問題研究的新證——修武《韓文公門譜》(1956年續修本)程峰
淺析商周青銅器動物紋飾的社會功能——以晚商周初獸面紋為例李先登
甘青地區全新世環境變遷與新石器文化興衰吳文祥,周揚,胡瑩
東北地區末次冰期以來舊石器遺存的分期、類型及相關問題李有騫
舞陽賈湖遺址生產工具及其所反映的經濟形態分析來茵,張居中,尹若春
(顯)公簋與晉國早期歷史若干問題的再認識李伯謙
《考工記》營國制度與中原地區古代都城布局規劃的演變孫麗娟,李書謙
靈井遺址動物群埋藏學研究方法與思路李占揚,張雙權
從史前用龜現象看黃淮、江淮地區的文明化進程范方芳,張居中
原陽縣新發現《陽武毛氏新遷塋域碣記》毛國杰
談海岱地區發現的史前時期山地祭祀遺存蘭玉富,楊文玉
試析河南北宋磚雕壁畫墓八角形墓室形制來源及其象征意義易晴
夏商周斷代工程與夏商考古學的發展楊育彬
河南省戰國魏韓邊界長城遺跡的實地考察李典芳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原文物雜志社和中原文物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河南鄭州市農業路8號
郵政編碼:450002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河南鄭州市農業路8號,郵編: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