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論叢》(年刊)1982年創刊,是對首都博物館科研工作者學術性研究成果論文的匯集。涉及史學論叢、北京史地、展覽陳列、專題研究與探索、博物館理論與實踐、文物研究與鑒賞、文物保護與科技應用幾個方面的學術文章,針對歷史文物、博物館的發展、策展和陳列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見解獨到。
《首都博物館論叢》對學者從事文史、博物館研究,加強科研力量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為文博界的同仁提供指導,具有使用價值和學術價值。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京城廟會小議
唐高霞寓玄堂銘考釋
兩岸博物館文化交流
淺談博物館文化創意
北京石刻刻字工匠研究
營造陳列形式的新常態
試析漢代黃金貨幣若干問題
淺談北京四合院與老北京民俗
北京舊城東部地區楹聯門調查
“四個一”工程講解技巧初探
對館藏一對鳥首銅熨斗的認識
清漪園(頤和園)宗教建筑淺析
論紀念館文創經營管理的法制化
館藏明代“閘辦銀課”銀錠芻議
以音樂學角度看館藏“鳥紋大鐘”
從觀眾服務角度探討博物館發展新趨勢
館藏元大都遺址出土十一面觀音像研究
名人故居在城市博物館策展中的作用與影響
2016年首都博物館重點展覽翻譯策略分析
新形勢下首都博物館常設展覽改陳的一點設想
觀看的意義——“牦牛走進北京展”設計角度
龜游綠藻鶴舞青松——金代青玉龜游荷葉玉飾
館藏元代玉器的社會功能及符號象征意義研究
北京地區博物館陳列中的梁思成形象分析與解讀
萬氏家族墓葬出土玉器所見明晚期玉器藝術特點
青白淡雅明澈瑩麗——館藏宋元時期景德鎮青白瓷概述
案頭之山水尺幅之萬里——關于首都博物館人文景觀展陳的思考
對于人文精神的關注使民俗不“俗”——寫在“金雞唱曉”生肖文化展之后
論北宋四家書法尺牘對元初草書發展的影響——以館藏鮮于樞行草書韓愈《進學解》卷為例
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致敬“母親·王后·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特展”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首都博物館論叢雜志社和首都博物館論叢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豐臺區東鐵營葦子坑路138號
郵政編碼:100078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豐臺區東鐵營葦子坑路138號,郵編:100078。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