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ocial History Review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是中國社會歷史研究的新家園,是高境界、高水平的學術刊物,給歷史學研究吹進了一股清新之風。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五四新文化運動引發的中國社會性質問題的論戰,隨之出版了一系列有關中國社會經濟歷史等方面的論著,開中國社會史研究之先河,對中國現代史學研究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唐宋社會的多樣性、物質文化與生活俗尚、醫療社會史、文獻與社會、學術評述、書評
金蘭契研究
唐代的村與村正
諂佞之風與盛唐之衰
清末京津庸醫問題初探
唐代的村落與村級行政
漢代詩歌中所見女性觀
作為歷史進程指標的傳染病
中國“邪教”的由來與演變
明清徽州商業觀的興起及其局限
醫療史與中國“現代性”問題
自殺與社會:以清代北京為例
漢唐間俠的個人形象和社會內涵
如何從“醫療史”的視角理解現代政治
從清宮醫案看天花的防治——種痘與治痘
瘟疫與民間宗教——以林兆恩與三一教為例
清代佛山鎮的城市發展和手工業、商業行會
北洋新政時期天津中醫界的改革活動與地域社會
民國北京政府時期中國紅十字會的賑災行動述略
16世紀兩類士大夫的代表:文人王世貞與相臣張居正
從社會普遍意識角度看民本思想與統治思想的關系
生命統計與疾病史研究初探:以日據時期臺灣為例
明末廣州的宗族——從顏俊彥《盟水齋存牘》看實像
跨地方的地方性實踐——江南善會善堂向華北的移植
盧作孚“北碚模式”與20世紀二三十年代重慶城市變遷
清末民初江南地方精英的民俗觀——以“歌謠”為線索
嬰兒死亡率與近代香港的嬰兒健康服務(1903—1941年)
留日及東游歸國群體與直隸省的近代化進程:1900—1928
“諒闇不言”與君權交替——關于“三年之喪”的一個新視角
非參不治,服必萬全——清代江南的人參藥用與補藥文化初探
從育嬰堂到救濟院:民國時期傳統慈善事業的危機與轉型——以保定育嬰堂研究為中心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國社會歷史評論雜志社和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天津市和平區西康路35號康岳大廈
郵政編碼:300051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天津市和平區西康路35號康岳大廈,郵編:300051。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