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月刊)創刊于1979年,是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的刊物。辦刊宗旨是:堅持嚴謹治學和百家爭鳴的科學精神,注重反映國內外中國古代史研究、考古研究和文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時報道國內外重大考古發現,促進國內外文博界的友好交往,努力辦成高學術水準的刊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考古研究、近現代人物研究、館藏文物研究
諸城博物館藏元帥右監軍印再考王德朋
南京顏料坊出土六朝墨書瓷器分析王志高
魏晉人盜用漢代墳墓材料造墓研究楊愛國
初讀清華簡《楚居》的古史傳說夏麥陵
洛渭地區蒙元墓隨葬明器之政治與文化考袁泉
論夏末商初的“湯之亳”在鄭州尚友萍
先農與靈星:秦漢地方農神祭祀叢考田天
簡論作冊吳?及相關銅器的年代韓巍
造辦處檔案所見乾隆朝漆器刻款問題研究楊勇
山西新絳縣龍興鎮仿古陶工藝探析王小娟
中原出土商代玉石文及其釋讀王蘊智
關于遼代皇陵的幾點認識劉毅
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唐陵考察活動述評田有前
試談“古代中國”基本陳列歷史地圖編輯黃玉成
從睡虎地秦簡看“校、徒、操”的身份仝衛敏
《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志匯編》錄文商補吳建偉
《平定準部回部戰圖》銅版畫原版補識聶崇正
遼陽博物館藏戰國銘文銅鼎李智裕
從博物館的定位看其類型研究與實踐陳建明
唐代幽州地區的佛教與社會研究現狀評述尤李
陳洪綬在魯王監國時期的交游考廖媛雨
龍門唐蕭元禮妻張氏瘞窟考察札記劉未
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的釉陶氈帳模型王雁卿
敦煌吐蕃時期《陰嘉政父母供養像》研究王中旭
洛陽龍門康法藏家族墳塋題記質疑毛陽光
釋番生簋蓋銘文中的車馬器“?”李春桃
亞旨銅器、蘇埠屯一號墓與小臣旨王進鋒
西沙群島海域出水元代青花瓷器初探孟原召
保卣銘文與周王朝對內外服的統治策略張利軍
《元昂墓志》及北魏陽平幽王嗣息之探析胡海帆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雜志社和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東長安街16號中國國家博物館
郵政編碼:100006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東長安街16號中國國家博物館,郵編: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