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理論研究》(季刊)創刊于1992年,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主辦的歷史學學術性刊物。主要刊載史學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評析各種史學思潮和史學流派,研究國內外史學發展狀況和趨勢,刊載讀史隨筆、書評及綜述等。
《史學理論研究》前身是《史學理論》(1987/1989)它繼承了《史學理論》重視研究當代外國史學理論方法論的傳統,每期都有一定數量的論文或譯文發表。該刊和海外史學家有密切聯系,每期文章的摘要和目錄,在美國《歷史文摘》和《美國:歷史和生活》雜志上刊載。
《史學理論研究》本刊宗旨是: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導下,發掘總結中國史學傳統中的理論遺產,介紹和總結國外史學理論發展經驗和當代趨勢,促進國內外史學理論交流,培植史學理論人才,促進符合我國情況的史學理論體系建設。
圓桌會議·唯物史觀與五種社會形態理論、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專題研究、歷史學家、理論沙龍、書評
關于目前中日之間的相互理解問題依田惠家
辛亥革命前亞太地區“疆界”理念的碰撞、重構及影響孫宏年
安克斯密特論語言與崇高歷史經驗的關系張云波
信息化的歷史學:基于互聯網驅動的史學變革王旭東
唯物史觀與新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發展曹守亮 曹小文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唯物史觀吳英
20世紀早期中國學者對唯物史觀的闡釋及其演變王貴仁
20世紀美國杰出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赫伯特·阿普特克王加豐
娜塔莉·澤蒙·戴維斯與影視史學梁艷春
古代中國官方修史視角下的中外史學比較喬治忠
中西傳記史學的產生及趨向之比較王成軍
關于加強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建設的幾個問題朱佳木
以史學理論建設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李紅巖
騎士制與觀察歷史的角度倪世光
世界歷史進程中的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董欣潔
近代香港醫療、疾病與衛生史研究楊祥銀
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弘揚歷史學的科學理性龐卓恒
馬克思主義史學在日本的傳播和發展張經緯
門巴族色目村“魔女”文化的歷史人類學解讀呂昭義 紅梅
中產階級與近代英國城市郊區擴展陸偉芳
全球史:民族歷史記憶中的全球史于沛
白璧德的文化史研究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鄭先興
“和合”文化與“文明沖突”—— 東亞國際關系中的文化李世安
對歷史學的反思——讀朱本源《歷史理論與方法論發凡》何兆武
史學理論結構的非平衡發展——西方和古代中國的比較徐浩
關于《經濟—社會史評論》的幾點感想
齊世榮20世紀世界歷史體系的多樣性與編纂實踐徐藍
從比較中探尋中國中古社會賦稅基本理論顧鑾齋
日常生活史與西歐中世紀日常生活劉新成 姜芃
中世紀盛期西方理性主義的盛行及其意義徐善偉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史學理論研究雜志社和史學理論研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國家體育場北路1號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理論研究所
郵政編碼:100101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國家體育場北路1號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理論研究所,郵編: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