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研究》(季刊)創刊于1991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主辦的高水平的學術刊物,是國內外清史研究領域惟一定期出版(季刊)的刊物,是歷史類核心期刊和中國期刊方陣的“雙效期刊”。
《清史研究》本刊以“學術性、資料性、信息性”為辦刊宗旨,成為國內外清史研究者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陣地,對諸如“清史修纂”等一系列重大學術問題都曾有專門討論,極大地推動了清史研究的發展。
《清史研究》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學術專論、讀史札記
清代經濟宏觀趨勢與總體評價學術研討會總結蕭國亮
清代云南"八景"與生態環境變遷初探周瓊
1820年代華亭-婁縣地區各行業工資研究李伯重
河隴形勝的分層結構與社會空間格局李智君
"將就園"尋蹤:關于明末清初一座典型文人"幻想"之園的考察趙夏
"利及鄰封"——明清豫北的灌溉水利開發和縣際關系謝?
烽火歲月中遺留下來的史稿——《清史稿未刊稿叢編·序》馮明珠
清代藩屬觀念的變化與中國疆土的變遷張宏年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中英雙方火炮的技術比較劉鴻亮
地方系譜向國家場域的蔓延--1900-1901年的陜西旱災與義賑朱滸
周公、孔子與"文明化成":章學誠的儒學之道張廣生
清末日本間諜成田安輝西藏潛行活動之考察李麗,秦永章
清代內務府高佳世家的婚姻圈定宜莊,胡鴻保
明清華北平原村落的裂變分化與密集化過程黃忠懷
戊戌政變袁世凱初四告密說不能成立--兼與郭衛東先生商榷劉路生
清代保障商旅安全的法律機制--以《西江政要》為例龔汝富
綠營兵與清代云南移民研究秦樹才,田志勇
論梁啟超國家主義觀點及其轉變過程李春馥
從清代立嗣繼承個案看清代地方官對法律正義的救濟呂寬慶
對19世紀中期以前安徽佃農經濟的考察張研
從“邪教”案看清代國家權力與基層社會的關系梁景之
試析盛京內務府戶口(1644-1796)任玉雪
明清州縣司法審判中的“六濫”現象柏樺
清代滿洲人的民族主體意識與滿洲人的中國統治歐立德,華立
時間與空間:清代中國與西方在稅法上的文化選擇張世明
清代福建地方財政與政府職能的演變--《福建省例》研究鄭振滿
戊戌時期婦女運動側重民族革命的文化分析韓廉
十八世紀清代"多主制"與《賓禮》的關聯與(氏)牾羅志田
工業發展與城市變化:明中葉至清中葉的蘇州(上)李伯重
碑石所見清代后期陜南地區的水利問題與自然災害張建民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清史研究雜志社和清史研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中關村大街59號
郵政編碼:100872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中關村大街59號,郵編:100872。
主管: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
級別:省級期刊
主管: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
級別:省級期刊
主管: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學宋文化研究中心
級別:省級期刊
主管:教育部
級別:CSSCI南大期刊
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隋唐宋遼金元史研究室
級別:部級期刊
主管:中國明史學會
級別:部級期刊
主管: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
級別:CSSCI南大期刊
主管:中國人民大學唐宋史研究中心;浙大城市學院歷史研究中心
級別:部級期刊
主管:陜西師范大學唐史研究所;中國唐史學會
級別:CSSCI南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