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nd Gulture
《科技潮》(月刊)創刊于1989年,是由北京市科委主管,北京高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主辦的綜合科技月刊。雜志以“貼近時代、貼近市場、貼近生活、貼近讀者”為宗旨,集宣傳科技政策、報道科技精英、介紹高新技術成果、交流技術信息、分析科技動態、進行科普教育等于一身,緊密圍繞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科委的工作重點,報道北京和全國的科技發展動向、宣講科技政策、關注前沿科技進展,已成為首都北京與全國各地進行科技工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科技潮》雜志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導向性強,主要面向科技界、教育界、工商界、政府管理部門的各級領導干部、科技園區領導和管理人員、科技企業及企業家、科研單位及開發人員、大專院校師生以及關注科學技術發展的各界人士。2002年,我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評為中國“雙效期刊”,入選“國家期刊方陣”。2003年,我刊先后應邀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2004年,我刊受邀加入搜狐媒體大聯盟,與主流門戶網站實現了資源共享。《科技潮》雜志每期64頁,大16開,每月5日出版。
特稿、前沿科技、北京科技、一家之言、區縣靚點、科普大觀園
1、深井排污是在貽害子孫仝偉;
2、應對危機呼喚綜合創新姜巖;
3、讓機器人守衛首都安全鄭金武;
4、院士增選本該寧缺毋濫魏英杰;
5、解決超標頑疾,不妨用重典朱毅;
6、懷柔農產品的科技增值之道劉俊;
7、科技為文化插上騰飛之翼陳治光;
8、科學理性認識轉基因安全黃大?;
9、密云縣:科技幫扶農民致富路劉俊;
10、我國頁巖氣開發還需跨幾道欄晨光;
11、地鐵亦莊線用上國產“大腦”陳治光;
12、微博實名,信息安全解決了嗎?陳英鳳;
13、從更廣闊的空間審視科學教育尹傳紅;
14、對推進城鎮化的幾點理性認知郭文婧;
15、高能時代生態屏障系統開拓者周一楊;
16、不該嘲諷“慶祝攻克痛經難題”郭文婧;
17、Ipad能不能替代大中小學教科書?魏雅華;
18、院士增選紛擾折射的院士制度之弊郭文婧;
19、我國首家智慧城市實驗室掛牌成立陳治光;
20、北京斬獲近半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郭劍峰;
21、把市政污泥和易腐垃圾變成清潔能源李皓;
22、大興科技支撐引領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劉俊;
23、中冶京誠:全鏈條技術創新服務典范鄭金武;
24、網絡執政能力當為官員“必修課”張玉勝;
25、 “心臟支架一半不靠譜”的多重拷問葉雷;
26、中醫藥百年迷思與現代化之道申夢霞;吳紅月;
27、創業中心:堅韌與團結鑄就的優秀團隊靜流;鄭金武;
28、 “國家思想庫”建設應以科學倫理建設為基礎晨光;
29、技術引領是關鍵──5專家縱論綠色印刷技術陳治光;
30、公主“重生”記顱面復原技術再現盛唐公主真容郭劍峰;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科技潮雜志社和科技潮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安翔北里11號創業大廈C座5層
郵政編碼:100101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翔北里11號創業大廈C座5層,郵編: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