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報道》(原:新華西)(雙月刊),創刊于2016年,由四川期刊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四川期刊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辦。該雜志是繼《高速鐵路技術》之后,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搭建的又一個綜合性交流平臺。
《一帶一路報道》專門服務于"一帶一路",報道"一帶一路"相關政策研究、項目建設、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成果,介紹中國企業在海外及中國文化"走出去"情況,反映沿線國家和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成果,介紹中國企業在海外及中國文化“走出去”情況,反映沿線國家和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民族、旅游等動態資訊信息。
《一帶一路報道》雜志的讀者對象包括與“一帶一路”相關的黨政機關、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及其人員;從事“一帶一路”相關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企業、機構和個人;關注“一帶一路”發展及沿線國家和地區歷史、文化、風情、旅游的社會各界人士。
資訊觀點、頂層聲音、特別策劃·國際合作風勁揚帆正當時、企業與人物、研究與探索、絲路花開
大國工匠
探訪“白俄吉”
天堂原鄉毛里求斯
城市外交筑夢絲路
跨越重洋最美的牽手
開創東盟教育合作新未來
友誼的“小船”駛向明天
貿易保護或將重創世界經濟
張紅心:“禁區”之上架飛虹
胡雙錢:雙手托起“航空夢”
發展合作大文章全球治理新變革
劉杰:想到就能做到的制造大師
米振雄:風雨一甲子不悔景泰藍
相識千年的“起點”與“節點”
首都“互粉”為中俄友好“領航”
鐘俊林:胸懷“匠心”“焊接”世界
穆劍志:用“心靈”舞蹈讓夢想飛翔
中巴經濟走廊上的“油”“港”之戀
“一帶一路”倡議蘊涵共同體價值取向
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帶一路”彰顯改革開放的世界意義
成都市長羅強為外籍人才代表頒發永居證
“中國展望”助推第二個“金色十年”再飛躍
“一帶一路”建設中海外華僑華人的機遇與挑戰
淺析變更、調價和索賠工作在國際工程中的應用
國家發改委:“一帶一路”五年來取得六方面成效
秣馬厲兵培訓先行——2018年鐵路建設技術國際培訓班紀實
西部盛會相邀世界——寫在第十七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開幕之前
“擔任西博會主賓國是榮譽也是責任”——專訪意大利駐重慶總領事倪飛
“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國際化工程后備人才的培養實踐與探索——以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一帶一路報道雜志社和一帶一路報道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仁厚街6號6樓
郵政編碼:610073
上一本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
下一本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仁厚街6號6樓,郵編:61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