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問題》(雙月刊)1959年創刊,是由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主辦、教育部主管的專業性學術經濟期刊。是我國解放后高校中新創的第一家經濟學專業雜志,現由教育部主管。她是廈大和全國經濟理論工作者的園地。除校內名家外,于光遠、陶大鏞、蔣學模、楊堅白、衛興華、吳敬鏈等都曾是她的熱情作者。40 多年來發表不少有份量的論文。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有些文章被《紅旗》、《新華文摘》等轉載。有的如生產勞動問題、剝削問題的論文還引起全國討論。曾被香港鏡報列為改革開放后的經濟理論方面最有影響的 20 家雜志之一。
《中國經濟問題》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經濟問題研究、勞動經濟學專題
多邊貿易的對策模型林群
CS經營戰略與我國實踐詹虹
需要有點政治經濟學批評胡培兆
減貧行動前移救助貧困母親吳碧英
生產活動范圍與國民核算原則錢伯海
市場營銷活動的宏觀分析林志揚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模式構想江曙霞
適時制造系統對成本會計的影響程仕軍
再論教育和科技的生產勞動意義石景云
資本市場T+1交易制度的實驗研究劉建華
公平相容約束與集體行動馮巨章
實行食品安全規制的理論思考羅先智
美國農場“雙峰結構”現象及啟示丁長發
居民收入形成機制的區域結構分析任碧云
農村私營經濟推動農村工業化潘石薛有志
電子商務時代的第三方物流發展策略劉龍政
國有經濟的產業調整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劉志彪
對跨國公司市場內部化問題的思考及我們的對策
逐步開放國內市場有利于出口商品結構優化陳舜
“勞工荒”的原因、利弊分析與合理應對簡新華
構建城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思考劉根榮
中國地區經濟增長的趨同性和非對稱性研究宋濤
人民幣匯率對我國國內價格傳導效應研究吳麗華
從財富到幸福視角看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演變常永勝
金融危機對我國區域經濟影響的分析及其思考鄭甘澍
關于增加城市住房土地供應和降低房價的幾點思考蘭宜生
藝市與資本的契約——文化創意過程的委托分析鄧曉輝
由美國次貸危機再思中國商業銀行有效壓力測試框架的構建劉暢
信息技術擴散的區域差異——以中國東、中、西部作案例研究尚潔
合成謬誤、過度供給與蕭條——基于競爭負外部性視角的考察盧建鋒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國經濟問題雜志社和中國經濟問題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福建省廈市思明南路422號
郵政編碼:361005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福建省廈市思明南路422號,郵編: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