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史研究》(季刊)1986年創刊,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辦的專業性學術經濟期刊。該刊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百家爭鳴的方針,刊登有關經濟史的理論論著,中國古代、近代、現代經濟史的論著,中國經濟史的專題研究資料,中外經濟史著作的評介,國內外中國經濟史研究動態的報導,并適當刊登中國經濟思想史方面的論著。
博士論文簡介、財政史研究、專題論文
甲午戰前20年南洋海防經費收數考陳先松;
十九世紀上半期的中國糧食畝產量及總產量再估計史志宏;
與時俱進,老當益壯——深切懷念吳承明先生蕭國亮;
宋朝買撲制度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以酒務坊場買撲為中心的考察徐東升;
對1887—1909年中國狹義貨幣供應量M1的估計陳昭;劉巍;
中國歷史上的GDP估算中跨國換算方法初探劉逖;
在國家、社會與當鋪之間:近代天津當息的博弈史李金錚;馮劍;
新中國后農村階級變化再探討——基于測算農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的角度蘇少之;張曉玲;
建國初期鄉村地權流轉的社會經濟效應考量——以長江中下游6省為例張靜;
近代上海土地利用方式轉型初探——以河浜資源為中心吳俊范;
商業賬簿與經濟史研究——以統泰升號商業賬簿為中心(1798—1850)袁為鵬;馬德斌;
20世紀50年代初湖北省新貧農問題考察蘇少之;陳春華;
鄉鎮財政的早期近代化:立足于清末的考察張霞;鄒進文;
新中國社會福利制度發展的歷史考察宋士云;
資本技術雙密集型產業融資方式的探索——以范旭東企業集團為例趙津;李健英;
略論改革開放以來商業信用發展的路徑依賴趙學軍;
從開放走向市場——沿海開放地區經濟體制轉軌的一個案例研究李文溥;焦建華;
清代救災與經濟變化關系試探——以清代救災為例江太新;
明清福建商幫的性格與歸宿——兼論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林楓;
關于明清法典中“雇工人”律例的一些問題(下)——答羅侖先生等經君健;
抗戰時期資源委員會重工業建設的資金動員郭紅娟;
明清市場名稱的歷史演變——以市、鎮、墟、集、場為中心徐東升;
哲人其康——敬賀吳承明先生、汪敬虞先生九秩華誕經君健;
黃河水權制度變遷研究馬曉強;韓錦綿;常云昆;
論國民政府時期關于農業金融制度建設的四種模式程霖;韓麗娟;
試說明清皖南佃仆制度的歷史地位——為祝賀汪敬虞先生九十壽辰而作魏金玉;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紀念《中國經濟史研究》雜志誕辰20周年朱蔭貴;
清代民族貿易的個案研究——對殺虎口監督一封奏折的幾點分析燕紅忠;豐若非;
不動產走向市場——論近代中國房地產商品化的歷史前提趙津;
建國前后人民政府對農村私人借貸政策演變的考察蘇少之,常明明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國經濟史研究雜志社和中國經濟史研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
郵政編碼:100836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郵編:1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