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tze River Academic
學者與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海外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文藝學研究、漢語研究、文獻·考據_《古音匯纂》研究專題
1、“摹仿說”探源 劉春陽;
2、蘇雪林之尚武與正氣 吳姍姍;
3、論鄉村荒野想象中的死亡敘事 葉君;
4、衡南話方言特征研究 羅積勇;肖金云;
5、湖北五峰方言音系 阮桂君;毛文靜;
6、試論謝榛的“詩能剝皮說” 李樹軍;
7、電影與戲劇的時間性異同比較 向菲;
8、“哪怕”的詞匯化研究 車淑婭;張曉青;
9、漢語擬聲詞附綴的來源與流變 王曉君;
10、《棘心》的版(文)本考釋 金宏宇;章宗?;
11、漢字申遺問題及政策建議 戴紅亮;魏暉;
12、禪宗語錄中帶語氣副詞的測度問句 盧烈紅;
13、關涉作家創新精神的四個要素 龔舉善;陳小妹;
14、湖南汨羅方言的先行體貌助詞“正” 陳山青;
15、現代漢語疊映祈使句考察 羅耀華;孫敏;阮克雄;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長江學術雜志社和長江學術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湖北省武漢市珞珈山武漢大學文學院
郵政編碼:430072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珞珈山武漢大學文學院,郵編: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