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中學語文教學》(月刊)創刊于1979年,由首都師范大學主辦。本刊是全國性中學語文專業學術期刊。創辦20余年來形成了學術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辦刊特色,在國內同類刊物中獨樹一幟,頗受廣大讀者好評。近年來,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本刊登載了大量有關文章,成為業內人士了解教改動態的重要窗口,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
《中學語文教學》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卷首語、中語視點_聚焦語文真問題_大單元教學的實踐審視、理念·觀點_說文論語、實踐·反思_課堂診斷、實踐·反思_寫作實驗室、實踐·反思_作文指要、備評·設計_文本研讀、備評·設計_創意無限、評價·測試_教考探究、成長·發展_成長之路
讀懂詩意把握詩情——談談古詩鑒賞五法切入張慶山
知識呈現:亟待突破的語文教學瓶頸關艷麗,鄧彤
由《看云識天氣》的修改看說明文的語言特色唐書杰
“劍”是怎樣鑄成的——《鑄劍》的另一種解讀李元廠,楊冬雪
怎樣讓語文課有“語文味”潘森云,虞曄如
有效設問:文本研習課突破的節點譚夢詩,紀勇
走進文本語言:閱讀教學走向深入的重要途徑袁慶國,陳樹元
體驗:抒情語體教學的價值追求張長松,李震
徐志摩西洋夢的挽歌——《再別康橋》主題別解萬虹
作文教學中的"一體四點+1"訓練法楊志芳
"合成":"點穴"訓練的初步嘗試——以高中寫人記敘文教學為例王爾楷
《荷塘月色》在民國中學語文教科書中的文本呈現張心科,戴元枝
優勢互補共謀發展——首屆"中語"名師論壇紀要懿文
探究:尋覓文本的馨香——《五人墓碑記》教學反思徐永峰
"語文教學內容"研究的進展、問題及策略李海林
中學生作文"真實性"缺失的成因及其對策曹國鋒
感悟生命之真——《<紅樓夢>選讀》教學構想之二胡云信
三位一體:"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實現方式嚴華銀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審視高考文言文閱讀顏敏
思辨:不該成為語文課堂的灰色地帶董旭午
言語生命動力學寫作教學法的思考潘新和,鄭秉成
從失真回歸到仿真——寫作教學內容辨正潘新和,鄭秉成
意象的應答——《唐詩宋詞選讀》教法研究之二蔡建明
用心熬一碗原味湯——"敘他事抒我情"模式作文詬病方沫
創造無限亦有限——仿寫能力訓練的探究與實踐仇愛平
閱讀教學應有價值考量——以《老王》教學為例魏清
當代語文課堂的"現代病"分析及診治(下)嚴華銀
閱讀陌生感的再造有利于閱讀終身感的培養周仁良
閱讀教學:從學生的原初體驗出發朱斌,黃厚江
作文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寫作知識重建李海林,榮維東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學語文教學雜志社和中學語文教學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西三環北路105號
郵政編碼:100048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西三環北路105號,郵編: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