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研究》研究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傳播素質教育的文化。刊物將針對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的實際,刊發觀點新、質量優、指導性強的文章。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課程教學研究》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實踐·現場、課程教育、專題·研究、創新教育、專題·前沿、教育視野、教育生態、天馬行空·社區、實踐·探索、環球視野、實踐探索、特稿
通過圖像表征促進小學數學理解教學葛素兒
邁向課堂學習共同體,促進中小學銜接教育朱敏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規范和常態實施問題辨析林冬桂
中小學作業電子化現象的調查及分析陳曉東;張鵬舉
論學生數學學習質性評價多樣化實踐路徑張炳意
通過團體訓練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實驗研究麻麗華
課堂教學的當下與未來——基于泛娛樂化語境的理性分析汪靈波
布置作業的藝術:一種教育測量的角度羅德紅;吳守衛
重視校本課程開發構建有生命力的學校文化鄭慶賢;莊嚴
以學論教——了解學生學習過程的課堂教學研究賴明珠
和而不同——課程與教學整合的實踐呼喚與理論審思張傳燧
改進生物演示實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姚海霞
意義建構學習新理念——梅耶的學習科學觀述要盛群力;莊承婷
動機統一量表在學習動機評估上的應用初探程優
“為著公共利益的教育哲學”觀點評析樊文芳
“學講練三位一體”的小學數學簡約化課堂構建研究許小娟
利用微課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途徑吳曉茜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課程標準中數學能力內涵的演變杜文平
基于學情視角的中學語文課堂調控策略研究林少玲
文,莫只為字數而作——關于小學生習作的思考吳漢平
信息技術應用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探索陸建雄
細化品德課教學內容合理引導學生“體驗”秦娥
試析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專業結構鄒立波
近三年新課標全國卷哲學試題的嬗變與展望劉丙勝
信息技術課堂中意外的處理辨析李雪梅
香港高中地理科校本評核的特點和啟示王歡迎;馮生堯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內容中興趣點的探查劉衛玲
高中英語語法課教學有效性的課例分析賴曼珍
實現語文教師有效引導的雙重路徑溫小軍
法國與土耳其語文教科書視覺要素比較研究傅建明;逄超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課程教學研究雜志社和課程教學研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廣東省廣州市環市東路472號12樓
郵政編碼:510075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環市東路472號12樓,郵編:51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