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區研究》(雙月刊)創刊于1984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土壤學會聯合主辦的全國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干旱區水、土、生物、氣候和環境等方面具有創新性的研究論文、專論綜述和評論、研究方法和新技術應用、學術討論與爭鳴、國內外學術動態、論壇以及干旱區新書介紹等。
《干旱區研究》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萬方收錄(中)、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國家圖書館館藏、 上海圖書館館藏、
水資源及其利用、土壤資源、天氣與氣候、植物與植物生理、生態與環境、其他
1、關于露點溫度計算的探討張志富 希爽
2、中國濱藜亞科的地理分布格局及特點卓立 張明理 尹林克
3、新疆公路建設中環境保護措施的適應性分析申旭輝 樊占春
4、近50年陜北地區的氣候變化王德麗 殷淑燕 王海燕 孟丹丹
5、喀喇昆侖山菊科菜薊族植物研究孫紅燕 周明冬 閻平 馬偉民
6、近50年來新疆阿勒泰地區的氣候變化古麗扎提•哈布肯 趙景波
7、1421-1950年青海東部農業區旱災特征及驅動力研究胡健 趙景波
8、半干旱黃土區溝間地淺溝分布特征趙維軍 許智超 張巖 朱巖 朱清科
9、塔中紫外輻射與氣象要素的關系何清 金莉莉 楊興華 艾力•買買提明
10、中國伊犁河谷種子植物區系分析徐遠杰 陳亞寧 李衛紅 孫慧蘭 陳亞鵬
11、隴南市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石培基 劉英英 劉春雨 潘竟虎 武江民
12、新疆岳普湖綠洲近39年來氣候變化特征迪麗努爾•阿吉 古麗巴哈•扎依提
13、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輸沙風能及地貌學意義郭洪旭 王雪芹 蔣進 趙新軍 胡永鋒
14、大喀納斯景區旅游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黃世光 周華榮 梁雪瓊 劉世薇 馮雪力
15、2003-2008年甘肅民勤綠洲土地荒漠化動態監測魏懷東 周蘭萍 徐先英 李亞 丁峰 常兆豐 楊自輝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干旱區研究雜志社和干旱區研究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烏魯木齊北京南路818號
郵政編碼:830011
主辦單位:武漢市測繪研究院
主辦單位: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
主辦單位:武漢大學
主辦單位: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
主辦單位:江蘇省測繪學會;江蘇省測繪科技信息站;江蘇省測繪行業協會
主辦單位: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土壤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烏魯木齊北京南路818號,郵編:8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