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區地理》(雙月刊)創刊于1978年,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刊載范圍具體包括:自然地理、區域地理、全球變化、地理信息與遙感技術的應用、土壤學、水文與水資源,環境變化、氣候、氣象、植物生態與植物地理以及植被恢復、動物生態學與動物地理學、干旱區生態與及其生態系統建設、災害與防治、資源開發與利用、干旱區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和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干旱區資源環境研究重大科學問題:即干旱區生態系統與演化機制、干旱區生態建設與環境治理、資源開發利用與區域發展,并反映干旱區地理學的研究成果,干旱區研究報道、為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繁榮和發展干旱區地理學提供論壇,同時還歡迎對《干旱區地理》發表的文章進行討論和評論。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萬方收錄(中)、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國家圖書館館藏、 上海圖書館館藏、
氣候與水文、地表過程研究、地球信息科學、土壤資源、區域發展
1、新疆棉花成本及經濟效益分析
2、河西走廊春季透雨日期的變化特征
3、我國北方沙塵天氣的氣候成因分析
4、天山北坡經濟帶城鎮功能格局時空分異
5、烏魯木齊近48a城市化進程對降水的影響
6、艾比湖流域水資源承載力綜合評價董雯 劉志輝
7、近60a三工河流域耕地利用動態變化與驅動力分析
8、基于DEM的新疆降水量空間分布李軍 楊青 史玉光
9、中國干旱區與季風區夏季氣溫變化特征對比黃斌 王勁松 張洪芬
10、烏魯木齊市不同區域PM10的監測與分析馬麗云 曹磊 李楊 劉新春
11、天山山區草地變化與氣候要素的時滯效應分析王桂鋼 周可法 孫莉 李雪梅 秦艷芳
12、基于GIS的典型黑土區海倫市耕地地力評價研究謝葉偉 趙軍 李勇 閻鳳學 張久明
13、東北地區氣溶膠質量濃度分布特征洪也 周德平 齊穎 劉丹 馬雁軍 劉寧微 甘露林
14、基于ICA的遙感蝕變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李明明 周可法 孫莉 秦艷芳 孫雷剛 王桂鋼
15、石羊河流域近50年最高最低氣溫變化分析王興梅 張勃 王海軍 康淑媛 楊明金 李丹 張凱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干旱區地理雜志社和干旱區地理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烏魯木齊市北京南路818號生地所45號樓
郵政編碼:830011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烏魯木齊市北京南路818號生地所45號樓,郵編:8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