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創刊于1994年,本刊是中國金屬學會主辦的綜合性期刊,是中國金屬學會會刊,也是冶金行業唯一具有科技政策和技術導向性、多學科、多專業、實和性、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期刊。其文章的特點是即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創新性研究文章,也有較高實用價值的技術交流文章。作為中國金屬學會的會刊,每期都有一定篇幅報道學會的活動計劃、會議預告、征文通知、會議總結、書刊介紹、出國考察報告、年度工作總結等。
《中國冶金》宗旨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面向生產、結合實際,堅持為中國冶金工業生產建設服務,報道冶金工業的科技成就、生產工藝的技術進步、品種質量的改善提高、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應用、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和專業理論應用研究等,以提高冶金行業科技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科技水平,促進冶金工業的發展,推動冶金科技進步和學科發展。報道范圍涵蓋了采礦、焦化、燒結、煉鐵、煉鋼、連鑄、壓力加工、材料研究、能源環保等鋼鐵工業的主要技術領域。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萬方收錄(中)、 CA 化學文摘(美)、 國家圖書館館藏、 上海圖書館館藏、
技術綜述、專題研究、征稿和征訂啟事、節能環保、生產技術、冶金科技英才、冶金科學技術獎
1、ML08AL冷鐓鋼生產實踐成旭東;唐志軍;徐學良;
2、濟鋼酸性燒結礦的生產及高爐冶煉效果楊傳舉;
3、冶金企業熱電廠碳排放特性研究劉飛;蔡九菊;
4、搗固焦在漣鋼3200m3高爐的使用實踐梁南山;
5、無取向電工鋼的生產工藝及發展吳開明;
6、弱粘煤黏結指數及其儲存期限的研究鄭海蘭;蘭正宏;
7、焦炭質量預測模型的建立劉穎義;穆紅旺;張淑會;
8、國內復吹轉爐底吹元件研究應用現狀及展望李東;胡加學;
9、82B硬線鋼夾雜物控制研究與軋制工藝優化王國棟;呂亞偉;
10、硅鋼軋輥消耗分析與改進策略孫建華;沈新玉;嚴?潔;王?;
11、寶鋼3號高爐操作內型的形成與維護朱仁良;項鐘庸;歐陽標;
12、利用直讀光譜儀檢測鑄坯偏析的探索與實踐李金波;胡志剛;杜琦銘;
13、燒結煙氣與垃圾焚燒二惡英的控制技術對比原麗軍;李遇春;
14、在噴吹煤粉中添加高爐除塵灰的試驗研究韓曉東;張偉;王相力;
15、厚規格D36高強度船用結構鋼正火工藝的研究劉曉雄;韓靜濤;董瑞峰;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國冶金雜志社和中國冶金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76號
郵政編碼:100081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76號,郵編: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