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minal Law Review
《刑事法評論》(半年刊)創刊于1997年,是北京大學法學院刑事法理論研究中心主辦的大型刑事法連續出版物,并已成為CSSCI的來源集刊。本卷在延續以往理論傳統的基礎上,并有所創新,收錄的文章也多具有理論上的創新性,并兼有交叉學科的研究。隨著刑事法評論成為核心集刊,納入正規的學術評價體系,本出版物在刑法學界的影響將進一步擴大。
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刑事偵查學、犯罪學、刑事證據學、監獄法學等。
承繼共犯論的展開
美國中間制裁研究
超最小從屬性說的展開
德國刑法中的保安監禁
意外事件的階層化判斷
當前的日本因果關系理論
產品犯罪歸責的困境及出路
取得錯誤匯款的行為性質研究
德國刑法典的重大變化及其解讀
實質法益觀的批判:系統論的視角
日本的性犯罪——最近修改的動向
教義學視野下刑法用語含義的厘定
過失犯中的可預見性與規范保護目的
自殺行為之法外空間解釋路徑的批判
過失共同犯罪的“共同性”探究及其應對
完善認罪認罰從寬應當堅持以審判為中心
假定的因果關系反思:具體問題與歸因思維
共謀共同正犯理論的演進、審視與本土應對
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爭議問題研究
論我國反恐特別程序中律師參與規則的完善
走向自主與本土化:日本刑法與刑法學的現狀
逾兩百年來美國矯治刑罰觀歷史嬗變及其啟示
打架與正當防衛——以“打架兩成敗”的法理為線索
論量的防衛過當與《刑法》第20條第2款的擴展適用
若機器人致害,誰將擔責?——自動駕駛汽車與刑事責任
認罪認罰辯護的理論反思——基于刑事速裁案件辯護經驗的分析
圍繞詐騙罪的日本爭議的現狀——以“重要的事項”的問題為中心
我國刑法語境中主、客觀要件的審查順位研究——基于方法論角度的考察
過失犯中結果避免可能性理論的法理展開——以“逾越能力則無義務”原則為解釋中心
政治因素對刑事審判的影響——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1980—2016年)的實證考察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刑事法評論雜志社和刑事法評論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號
郵政編碼:100871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號,郵編:100871。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