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chang University Law Review
《南昌大學法律評論》(年刊)創刊于2016年,由南昌大學法學院主辦的專業性期刊,也是江西省第一種法律評論類集刊,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江西法治、大家講壇、判解實務、學術新銳、域外譯評、南大法學
個人信息法律保護研究
論政府住房保障決策的正當程序
互聯網金融投資者準入制度研究
我國證券法域外適用制度的構建
吉林省檢察院司法責任制改革評估
民法典編纂視角下信息刪除權建構
2015年度江西省企業家犯罪報告
術語“PLEDGE”的英美法源流考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法治化的問題與出路
行政協議中“權利處分”條款的合法性
個人信息在社會風險治理中的利用及其限制
構建網絡經濟中的民事新權利:代碼空間權
簡析國際刑事法院妨害司法罪審理中的程序問題
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的危險犯性質與解釋路徑
授權抑或委托:行政處罰“委托”條款之重新解讀
新型民事死亡:對大量判罪時代的懲罰措施的再思考
被忽視的歷史:羅馬法中船舶經營人、旅店主、馬廄主的責任
國際法院對于民族自決權問題的咨詢意見法理分析及實證研究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83條交換意見義務:問題與檢視
格式管轄條款的解釋與分析——以《民訴解釋》第31條為對象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中“公民個人信息”的法益屬性與入罪邊界
法律原則司法適用的時機——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為對象
捐贈詐騙的刑事可罰性研究——以對“目的失敗理論”的批判為中心
當法律遇上宗教:直行還是繞道?——宗教自由豁免類案件的分析框架
委托第三方起草地方性法規的實踐探索——以南昌大學立法研究中心為例
“零容忍”刑事政策的實施困境與完善路徑——基于腐敗犯罪治理的分析
中國P2P網貸監管的現狀與未來:以2016年8月《暫行辦法》為中心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認定困境分析——從征地補償款的分配問題切入
論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效適用的三個要素——以偵查追訴階段排除非法證據為視角
論證理論視野下的品性證據問題——讀道格拉斯·沃爾頓《品性證據:一種設證法理論》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南昌大學法律評論雜志社和南昌大學法律評論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廈門市軟件園二期望海路39號
郵政編碼:361008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廈門市軟件園二期望海路39號,郵編:361008。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