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法學》創刊于1978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的法學學術性刊物。讀者是法不研究人員、法律工作者和政法院校師生。
青年、專論、視野
由起草修改過程看《臨時約法》的政體選擇傾向成方曉
刑事案例指導制度:價值、困境與完善林維
法學觀念本土化考 從新中國60余年立憲史之視角何勤華
仁、愛與權利:兼說費孝通先生暮年的“文化自覺”蘇亦工
當代中國刑事訴訟法律移植:經驗與思考左衛民
反證:法律論證程序倫理的靈魂助產術蘇格拉底“反證法”的意義溫曉莉
中國憲政模式?巴克爾對中國“單一政黨憲政國”體制的研究強世功
稅權集中的形成及其強化考察近20年的稅收規范性文件葉姍
法律與情理:法治進程的情法矛盾與倫理選擇凌斌
私法自治與民法規范 凱爾森規范理論的修正性運用朱慶育
論返還原物責任請求權 兼與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比較研究魏振瀛
君主立憲的一曲挽歌 晚清資政院第一次常年會百年祭李啟成
論故意在三階層犯罪論體系中的位置楊春然
我國憲法實施中的商談機制:去蔽與建構王旭
論“事實問題”與“法律問題”的區分陳杭平
公法與國際人權法的互動: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個案陳弘毅
結果回避義務研究 兼論過失犯的客觀歸責問題周光權
事實推定的客觀存在及其正當性質疑褚福民
論民事抗訴制度的程序法定位 基于修改后民事訴訟法的分析宋小海
作為風險規制工具的信息交流 以環境行政中TRI為例金自寧
從明文到明確:語詞變遷的法治意義Beling構成要件理論的考察邵棟豪
犯罪構成論:從四要件到三階層一個學術史的考察陳興良
私法懲罰論 以侵權法的懲罰與遏制功能為中心陽庚德
純粹經濟損失的賠償與一般侵權行為條款葛云松
中投:主權財富基金的控股公司路徑郭靂
從圖式理論看刑法解釋立場 一個實證的考察王政勛
我國民事訴訟當事人陳述制度之“治” 從民事訴訟證明的角度分析邵明
脫韁的野馬 從許霆案看法院的自由裁量權陳瑞華
民事訴訟中的測謊——基于證據法角度的分析吳丹紅
塑造世界水平和世界標準的中國版權刑法王世洲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中外法學雜志社和中外法學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法學院四合院
郵政編碼:100871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北京大學法學院四合院,郵編: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