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技術》(月刊)創刊于1979年,是由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主管,昆明物理研究所、中國兵工學會夜視技術專業委員會主辦的技術性學術月刊。本刊從科學技術的角度全面反映紅熱成像技術在國內外的發展水平、動態、研制進展狀況,及其在國防、工農業及國民領域中的應用情況。
《紅外技術》本刊刊登的大量技術報告、基礎研究、工藝制作、測試分析、應用、綜述、新產品開發等文章,促進了紅外技術范疇內科研、設計、教學、生產、管理及紅外技術研究及應用發展。紅外技術的軍事應用,紅外和熱成像觀瞄、識別、跟蹤、制導,紅外警戒與微光夜視技術,紅外對抗與反對抗技術也是本刊宣傳報道的重點。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萬方收錄(中)、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國家圖書館館藏、 上海圖書館館藏、 文摘與引文數據庫、
系統與設計、圖像處理與仿真、制冷技術、測試技術、制導與對抗、紅外應用
1、HgCdTe紅外探測器性能分析曾戈虹
2、銻化銦的腐蝕特性研究何英杰;王海珍
3、第三代紅外探測器的發展與選擇史衍麗
4、大視場紅外掃描成像光學系統設計邱民樸
5、紅外熱探測器的物理機理及性能分析曾戈虹
6、紅外目標檢測方法分析王瑩瑩;張永順;華永偉
7、制冷型紅外探測器高精度制冷控溫系統黃新棟
8、向數字化發展的紅外焦平面列陣王憶鋒;陸劍鳴
9、微光夜視技術發展動態評述郭暉;向世明;田民強
10、高精度雜散光測量系統分析李曉平;王鋼;胡亭亮
11、移動機器人非結構場景圖像邊緣檢測算法王溪筠
12、光學補償中波紅外變焦光學系統設計陳呂吉;李萍
13、基于線調頻小波分維的紅外圖像邊緣檢測惠阿麗
14、中波紅外光學系統無熱化設計劉秀軍;張金旺;彭?
15、紅外場景輻射模擬技術發展范永杰;金偉其;朱麗紅
16、日盲單光子紫外探測器的發展王憶鋒;余連杰;馬鈺
17、基于光譜特征增強的高光譜圖像地物目標識別張翔
18、一種新的紅外焦平面陣列盲元檢測算法姚琴芬;顧國華
19、空間中波紅外線列過采樣探測系統設計李真真;陳凡勝
20、緊湊中波紅外連續變焦光學系統設計陳呂吉;李萍;馬琳
21、基于海面粗糙度的艦船尾流紅外探測張士成;楊楨;楊立
22、用于無人機的長波紅外消熱物鏡設計李萍;陳呂吉;董明禮
23、紅外熱像儀MRTD自動檢測方法研究陳琛;張曉暉;郭虎生
24、基于ICM的局部不變特征提取方法江友誼;余瑞星;宋軍艷
25、陽極氧化鋁微通道板研究的進展張洋;黃永剛;劉輝;李國恩
26、藍寶石紅外窗口抗反射浮雕結構研究孫艷軍;冷雁冰;董連和
27、基于相位保持的紅外圖像預處理方法劉兆英;周付根;白相志
28、基于可見光圖像的紅外圖像反演研究武國軍;白廷柱;白茯寧
29、單層OLED器件模型的MATLAB分析計算王憶鋒;唐利斌;岳清
30、基于融合和色彩傳遞的灰度圖像彩色化技術何永強;王群;王國培;鄒效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紅外技術雜志社和紅外技術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昆明市教場東路31號401-701
郵政編碼:650000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昆明市教場東路31號401-701,郵編: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