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技術》創刊于1957年,由國家電網公司主管、主辦,編輯部掛靠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為自然科學學術技術期刊,每月5日出版?!峨娋W技術》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中國電力、電工和能源等方面的技術發展情況及科研成果,重點報道中國電力和能源建設及發展規劃、超特高壓輸變電技術、國家和電力行業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及重大電力建設項目中的關鍵技術、大區聯網和全國電網互聯及其運行技術、電力市場建設及運行等。
《電網技術》的報道范圍幾乎囊括了電力系統除發電廠中熱工部分和土木工程以外的所有專業。此外,還適時增設熱點專欄,如專家論壇、特約專稿、特高壓輸電技術、智能電網技術等。該刊發行的對象主要是電力、電工、鐵道、煤炭、石化等系統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等院校師生。
《電網技術》是中文核心期刊,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EI收錄核心期刊,1996年開始被國家教委列為發表學位論文(包括博士論文、碩士論文)的有效刊物。收錄《電網技術》的國內外檢索系統包括: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引文分析數據庫(CSTPC)、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清華同方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數據庫、英國《科學文摘》(SA)、俄羅斯《文摘雜志》(AJ)。
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萬方收錄(中)、 EI 工程索引(美)、 SA 科學文摘(英)、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國家圖書館館藏、 上海圖書館館藏、 文摘雜志、
面向新一代電力系統和能源互聯網的人工智能技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發電與綜合消納技術、直流輸電與直流電網、電力市場、電力系統、高電壓技術、工程應用
1、多因子電網冰災風險評估建模潘斌;張勇軍;黃慧;
2、保護控制裝置繼電器回路抗干擾分析余華武;史志偉;
3、基于電壓自動控制的智能電網自愈策略盧錦玲;白麗麗;任惠;
4、智能微網運行的低碳綜合效益分析曹培;王媚;郭創新;白峪豪;周恒俊;
5、基于機會約束規劃的混合儲能優化配置方法謝石驍;楊莉;李麗娜;
6、含釩電池儲能的微電網負荷優化分配陳光堂;邱曉燕;林偉;
7、±800kV直流輸電線路對鄰近樹木影響的研究薛辰東;陸家榆;郭劍;楊勇;
8、基于IEC 61850的廣域繼電保護通信建模陳國炎;張哲;尹項根;
9、基于行波固有頻率的串補線路故障測距方法李小鵬;何正友;廖凱;
10、不同電壓等級四回線雙端故障測距原理研究李月喬;王君;
11、基于靜態小波變換的T型輸電線路行波測距方法張永健;胥杰;孫嘉;
12、基于線路參數修正的同桿雙回線故障定位方法劉玉萍;何正友;何文;
13、電力系統IEEE 1588一致性測試研究黃曙;崔全勝;宋小會;狄軍鋒;
14、面向SCADA系統的電網故障診斷信息的獲取顧雪平;劉道兵;孫海新;邊少輝;
15、750kV輸電線路子導線分裂間距合理取值研究賀建國;朱普軒;甘波;朱琨;袁建生;鄒軍;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11、本站并非電網技術雜志社和電網技術編輯部官方網站
地 址:北京清河小營東路15號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內
郵政編碼:100192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清河小營東路15號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內,郵編:10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