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醫學科學研究生培育的思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劉萍 陳富榮 潘屹鳴 馬超 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醫學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擔負著為我國的醫學事業輸送高層次、精英級人才的光榮而神圣的使命。醫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優劣決定著我國醫學事業發展的前途和命運。而醫學科學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則決定著我國醫學科研事業是否后繼有人、能否興旺發達的問題。故醫學科學研究生的培養應該引起高等醫學院校和導師的重視。以下結合筆者長期帶教醫學科學研究生的工作經歷,談幾點看法。
1培養誠信意識
古語云:人無信不立,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當今,我國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科技論文的發表數量居世界前列,但令人擔憂的是,學術造假[1]、論文剽竊等不良現象層出不窮,并有愈演愈烈之勢,嚴重腐蝕了我國科技事業的健康肌體。這個問題的出現一方面與我國現有的科研考核體制有關系(科研人員晉升與、出成果掛鉤等),另外與部分科研人員功利思想泛濫、誠信意識缺乏有關。為了我國的科技事業的健康發展,醫學科學研究生的誠信意識的培養刻不容緩、迫在眉睫。要讓他們進入科研的第一天即樹立誠信光榮、造假可恥的意識,為他們營造一個講真話、寬容的學術氛圍,對于他們在實驗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弄虛作假的問題必須嚴肅對待,堅決從他們科研之路的第一步就封殺這種不良的苗頭。對于實驗過程中出現的陰性結果及與預期不符合的結果,應該幫助他們探索其中的原因,并作出恰如其分的解釋,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陰性結果也是有意義的,至少可以使后來者少走彎路。有一些重大的發現、突破性的進展往往是在與預期結果不符合時出現的,古今科學史已經不止一次地證實了這一點。
2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也是科技事業發展的靈魂。在科研創造方面,只有第一,沒有第二,要敢于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話,要有敢于標新立異、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要在醫學科研方面做出成績,必須培養創新能力。創新能力[2]是指利用已經積累的知識和經驗,經過科學思維加工和再造對事物產生新知識、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要培養有利于創新的健康心態,始終用創新性衡量研究工作,營造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在研究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善于轉移和化解壓力對研究工作的負面影響,沮喪、焦慮、失望等負性情緒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放下心靈的包袱后反而會感到一身輕松,觀察力和思維能力頓時會變得更加活躍,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培養創新能力的具體途徑[3]有以下幾方面。
2.1培養良好的個人信息素質
當今社會是信息爆炸的時代,這給科研工作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研究生要善于利用網絡這個寶庫,讓他為我所用。首先研究生要養成信息檢索意識和檢索能力,及時評價科研的創新性,遇到疑惑時,能夠主動、積極、高效地尋找到相應答案,體會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通過信息檢索,醫學科學研究生能夠了解自己研究領域的研究進展和最新成果,避免做與別人重復的課題,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同時要對自己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著名科學家有詳細的了解,經常到著名科學家的實驗室主頁或博客主頁,了解其最新的學術觀點。科技文獻是醫學研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來源,研究生在開展課題研究前必須全面了解領域內的重要文獻。也可以通過登陸一些學術論壇網站與本領域內的研究人員進行討論交流,及時解決自己在實驗中遇到的難題。
2.2學會分解問題敢于質疑
醫學研究生在課題之初,往往會碰到很多問題,不知從何下手。此時研究生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將所遇到的問題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小問題,通過查閱文獻或者請教導師、師兄、師姐,逐個解決每一個小問題,最終全面解決整個問題。并要聆聽學術大家的學術報告,了解其研究工作經歷,分析他人在實驗過程中面臨困難是如何予以解決的,借鑒他人的經驗為我所用,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研究生對以往報道的研究結果要抱一種質疑的態度,對學術權威不可盲目迷信,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也許別人研究結果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的方面恰恰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2.3拓寬知識面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合作
現代醫學的迅猛發展越來越依賴于醫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所以醫學研究生要有意識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對其他學科的發展新動向也要有所涉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將其他領域的新成果、新技術運用于醫學研究領域,往往會導致一門新興學科的誕生。醫學研究生除了要具備本專業知識外,還要多涉獵物理、化學甚至人文學科等領域的相關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這樣就更容易產生新的思想。
2.4重視數據整理注意知識積累
醫學科學研究生每天實驗結束以后,應該對自己的研究結果、研究數據進行梳理,尤其對于與預期不一致的結果,更要分析其原因,結合閱讀文獻時產生的新的想法,往往會產生新的靈感和想法。
3加強實驗平臺建設重視學科傳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等醫學院校、導師要為醫學科學研究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驗平臺。設備齊全、儀器先進、固定的實驗室,可以保證實驗地順利進行,有利于課題的順利完成,也有利于早日取得成果。良好的實驗平臺建設,對于科研團隊建設也有推動作用。學科團隊內部的每一個成員對于基本的實驗技術都能熟練掌握,先進入實驗室的人員可以發揮向后來者傳授實驗技術及做實驗的心得體會,發揮傳幫帶作用,由此形成良性循環,對于學科建設產生良好地推動效應。
4科研與臨床相結合
現有的醫學科學研究生在臨床科室輪轉的時間相對比較短暫,一般在實驗結束之后。醫學科學研究生[4]對于醫學臨床的相關難點、熱點問題知之甚少,有部分科研課題所作出的成果不能發揮對醫學臨床的促進和指導作用,一言以蔽之,就是科研與臨床相互脫節。離開了臨床,科研往往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末。所以建議增加醫學科學研究生的臨床輪轉時間,有可能的話,將臨床輪轉安排在做實驗之前,以便更加深入的了解臨床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急需解決的問題,從臨床出發去設計自己的研究課題,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讓科研為臨床服務,為廣大患者服務。這樣做出的科研成果更有價值,便于推廣應用。#p#分頁標題#e#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誠信是科研的底線,創新是科研的靈魂,實驗平臺、團隊建設是科研的基礎,臨床是醫學科研的源頭。把這四個方面作為培養醫學科學研究生的抓手,有望提高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