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實踐教學論文:畜牧獸醫教育實踐體系創建思路,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本文作者:楊鳳影 蘇玉虹 田玉民 單位:遼寧醫學院畜牧獸醫學院
專業實踐層次主要結合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安排,進行教學實習、生產勞動、科研訓練、社會實踐、生產實習5個環節技能訓練,強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生產勞動和科研訓練兩環節是專業實踐活動的初級階段,放在一、二年級進行,活動的場所主要是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其功能在于幫助學生了解本專業主要畜禽生產過程、工藝要求與技術操作規程等,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技能的基本訓練。社會實踐環節是內容更為豐富多彩、形式更加多種多樣的高層次專業實踐活動,一般在二、三年級掌握了一般專業技能的情況下進行。當前多將社會實踐安排在假期,以小組或分區域活動的方式進行。其主要功能重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自理、自立、自學等獨立工作能力和獨自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學生接觸實際、認識社會、了解國情民情、培養勞動觀念的重要形式。生產實習環節承接專業實踐和生產實踐,學生在生產實習中既要完成生產實習任務,又要完成畢業論文的設計并付諸實施,實現了從專業技能向綜合生產技能的遞進。
生產實踐層次包括生產實習、專題調查和畢業論文3個環節。這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的一種實踐演習,主要在三、四年級完成。把學生分散到相關的科研單位、生產單位及教師的科研點上,參與相關的科研、生產、經營管理及推廣工作。生產實習是綜合技能訓練中的關鍵階段,學生可運用學過的理論以及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參加畜牧生產的全過程以及各種疫病的診治。以學生獨立操作為主,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發現生產中的問題,并加以分析、觀察和解決。其功能是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基本掌握專業生產的技術、工藝、技能。通過專題調查和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僅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一次綜合運用,而且又能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從事各項工作和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的訓練,可有效地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這也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綜合反映。上述2個層次的實踐、10大環節的訓練、3個階段技能的遞進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的構建既遵循了教育要循序漸進的科學規律,又涵蓋了從基礎到專業進而開展綜合實踐的全面實踐能力的培養。
從多方面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補充和完善各種管理制度,如實驗實訓教學考核、實驗設備的管理、安全管理、實驗實訓耗材的管理、實驗室環保工作、信息和檔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根據畜牧獸醫學院的實際情況,建立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的各項規章制度,確定不同實驗管理崗位職責和管理工作量。針對不同類型的實驗實訓室,建立對應的實驗設備管理條例。例如畜牧專業主要有遺傳實驗室、畜牧工程實驗室、營養與飼料實訓中心等類型。根據不同類型的實驗設備狀況和實驗性質,筆者制定了相應的實驗實訓管理條例。畜牧學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實踐教學工作的管理辦法》、《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標準》、《關于實驗室裝備與投資的管理辦法》等多項規章制度;并先后對教學實綱、畢業生產實綱進行了修訂,使其功能不斷得到完善和加強,同時對實踐教學各環節的組織、管理、考核也進行了明確規定,保證了實踐教學工作的制度化與規范化。各個教學環節采用不同的計分方法,分別進行考核。實驗課可單獨設課,單獨考核,考核辦法應以實際操作和筆試相結合的方法,實際操作部分占考核總分值的50%,不及格者應重修。教學實習按學習態度、技能掌握程度、獨立操作能力等項目進行考核,畢業實習采用分項達標積分法,按方案設計、實習態度、實習任務完成情況、實習單位鑒定意見、生產實習筆記和專題報告或畢業論文答辯等項評定成績,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個等級,裝入個人檔案,畢業實習不及格者,不予畢業。優秀者給予表揚和獎勵。實踐表明,這種考核辦法不僅能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成績,而且也可較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綜合技能與素質的高低。
專業平臺是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形成專業素養的基礎平臺。畜牧獸醫學院依據行業發展的要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構建起了基本滿足畜牧獸醫行業需求的、較為完整的、實訓突出的專業體系和課程體系,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專業平臺的建設包括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大綱的制定,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改革,師資與設施條件的保障等等。實踐教學基地是為學生提供專業能力向職業能力轉化的關鍵平臺。畜牧獸醫學院以校內實訓基地為基礎,以校外實訓基地為重要補充,構建了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平臺。在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中,強調實訓項目的應用性和操作的規范性,鼓勵創作,提高實訓過程的知識含量,形成較為完整的校內實訓體系。在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的同時,為了加強對實驗教學的補充,畜牧學院還積極地與校外幾十家條件好的“教學實習基地”和“實踐教學基地”相合作,在保證學生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教學、科研和生產的同步進行。踐行畜牧獸醫學院倡導的產學研合作模式,逐步形成適合自身發展、具有本專業特色的科研道路。畜牧獸醫學院的科研基本定位在于通過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進行應用基礎研究,達到技術開發、技術配套、技術改造、技術服務等目的。
針對畜牧獸醫學院教師解決實踐問題能力強的特點,畜牧獸醫學院大力引進了企業項目,以項目作為引導和推動教學和科研發展。通過承接企業的項目,讓部分師生參與項目活動,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就能接觸到本行業的新技術、新技能,鍛煉其處理生產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質量意識和品質意識,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對教師而言,通過項目的開發,實踐技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實踐教師是學院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擔任各實踐教學管理教師、指導實踐教學的教師。應加大力度對實踐教師的培養和引進,主要是指導實踐教學的“雙師型”教師和指導生產教學的“生產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逐步形成初、中、高級人員的合理師資結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師、學生、行業專家三結合。在校內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授專業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進行校內實訓。在校外實訓基地,教師與行業一線的專家共同指導學生,促使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有效地應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p#分頁標題#e#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在畜牧獸醫學院13個班級中進行了試點,通過實踐、觀察、比較,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教學活動,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求知于實踐、服務于社會的同時,培養了自己的勞動觀點和吃苦耐勞精神,加深了對農村、農戶和畜牧業生產的進一步了解,增強了發展我國畜牧業經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專業思想穩定,學習有方向,自覺性高,求職能力高,就業觀念有了改變。自“技能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實施以來,用人單位普遍反映,遼寧醫學院的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能吃苦,工作認真,具有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強,適應工作快。通過社會實踐,使大學生提前進行社會化和個性化發展,了解社會、認知自我、準確定位,樹立正確的立業觀和擇業觀。在就業過程中適應就業市場的要求,在短時間內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實現初次就業,邁出走向社會的第一步,這也是維護社會穩定、滿足個人發展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學生在實驗實習過程中,要求教師起到示范和指導作用,從而促進專業教師自愿深入畜牧企業、獸醫基層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尤其是年輕教師向有生產和實踐經驗的企業技術人員和老教師學習,提高了實踐技能和業務素質。
青年教師把自己從事生產和臨床的實踐經驗和典型病例同理論內容結合起來,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極大地促進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形成。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良好條件,可為現場教學和完成技能訓練提供物質基礎,也是實施實踐教學的基本保證。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改革,力爭取得好效果,近年來,畜牧獸醫學院與多個大型企業簽定了長期合作辦學的協議,創造了良好的硬環境,滿足教學的需要。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了學校的發展,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在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的過程中,通過科技開發和技術推廣,使產學研緊密結合,既完成了學校的實踐教學和科研任務,也促進了基地的建設與發展,變負擔為動力,深受企業的歡迎,一些畜牧生產企業主動要求聯合辦學、辦場,實現共同發展。總之,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落到了實處,從而解決了學生單一課程或單一途徑實踐的片面性,形成了密切聯系理論教學,且相對獨立的“3個層次、10大環節、3個階段”的實踐教學新體系,這一新體系的推廣應用,對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