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電子圖書與傳統圖書營銷對比,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電子圖書市場的發展,企業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電子圖書營銷轉變,電子圖書營銷已成為圖書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營銷方式,對圖書營銷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傳統圖書營銷應如何面臨電子圖書營銷的沖擊這一問題而受到圖書開發商的高度重視。現實的市場環境也迫使圖書開發商研究圖書市場、重視圖書營銷問題,把電子圖書與傳統圖書的營銷管理上升到圖書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因此深入分析電子圖書和傳統圖書在營銷中存在的問題,為其找到合適的發展之路,對于加快其圖書的快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電子圖書營銷和傳統圖書營銷的基本現狀 (一)傳統圖書營銷的現狀及面臨的環境。隨著電子圖書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圖書市場的銷量和需求呈下滑趨勢,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受電子圖書的影響。不難看出,傳統圖書市場本身就存在著問題,只是在電子圖書出現后變得越來越明顯而已。目前,傳統圖書營銷的現狀及面臨的環境:首先,出版單位與批發商未簽定有效的生產合同,導致出版單位盲目生產,造成大量圖書難以銷售。其次,供給與需求存在不平衡的現象,其原因是在出書過程中沒有根據讀者的心理需求制定相關內容。再次,讀者在購買傳統圖書時會按照一定的等級標準來劃分圖書,這主要是跟讀者對經濟的認識以及對圖書興趣愛好有著直接的關系。最后,傳統圖書的消費范圍非常廣,但目前營銷路線單一,其主要銷售點是城市及圖書館,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根本沒有銷售點,從而缺乏營銷整體性。由于受多種因素約束,還有諸多方面的影響,導致傳統圖書市場無法很好的發展。 (二)電子圖書營銷的基本現狀及發展的基礎。現代社會,電子技術的普及對傳統的文化信息交流方式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隨之而來的電子圖書也越來越被人們接受,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從而促進了電子圖書營銷的發展。在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是電子圖書的主要營銷方式。當下,電子圖書已在各個大學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企事業機構等得到廣泛應用,也為這些機構的數字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們應注意的是,在現階段電子圖書還在向資源整合階段發展,由于電子商家提供給用戶的資源量有限,愈發不能滿足人們對知識的渴求。社會呼吁共建搜索網,將各種電子資源整合起來,但是各電子公司考慮到自身利益,資源整合發展緩慢。總的來說,現代社會隨著電子技術的普及帶來了電子圖書的普及,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電子圖書在圖書總量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然而,現階段電子圖書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取代紙質圖書,它會和紙質圖書共存并發展。 三、電子圖書營銷與傳統圖書營銷市場地位的對比分析 (一)特點及優勢的對比。與傳統圖書相比,電子圖書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第一,易于檢索與互動。當然紙質書籍也有此功能,但那種檢索與互動是緩慢且鮮少的。第二,靈活性,讀者可根據需要訂制電子書,也可隨意按照自己的喜愛與習慣改變字體大小及字型;第三,多元化,可供閱讀的平臺越來越多,電子圖書內容亦呈現多媒體影音資料相互融合的趨勢,設計也越來越精美;第四,價格便宜,購買和保存圖書的成本降低;第五,個人出版成為可能。不需經過傳統出版物出版時的種種繁復冗雜程序,編輯出版與創作可以同時進行。而作為兩千余年來人類歷史文明傳承最重要的媒介—-紙質書籍,其優點也不容忽視:第一,電子圖書需要現代技術作支撐,比如電、網絡、電子設備等,一旦離開了這些,電子圖書也就不復存在了,而傳統圖書只要不遭水浸火燒分解等就會一直存在。第二,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電子出版的寬松性,電子圖書的質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證,傳統圖書雖然編輯出版的過程繁瑣,但它的質量也相應的比電子圖書要高得多。第三,電子圖書由于要依靠電子閱讀器或電腦等媒介進行閱讀,而這些媒介往往有其他娛樂功能,容易讓人分心。而傳統圖書的作用比較單一,閱讀環境更純粹,能夠讓人靜下心來閱讀,因此使人更容易理解與消化書中內容,還能深入的分析和品味。這兩種出版方式都對人類文明進程和文化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的閱讀方式,各自具有各自的優勢,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我覺得未來的閱讀市場將會出現傳統紙質傳媒和網絡電子傳媒共同發展的局面,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并共同推動文化傳播的發展。 (二)市場前景的對比。傳統圖書的發展趨勢:傳統圖書更適合邏輯性較強,如學術著作的閱讀。華東師大圖書館副館長李欣說:“盡管當前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發展迅速,電子讀物逐漸成為信息資源記載和傳播的主要載體,但仍然無法代替傳統圖書的重要地位。電子閱讀和紙本閱讀,兩者目前以其各自特有的優勢交互并存,紙質閱讀的人數并沒有因為網絡資源的增加而減少。”電子書的發展趨勢:電子圖書更適合一些線性閱讀材料,如小說等。而文字出版公司,缺乏有效的資源交流平臺。對任何一家電子圖書企業來說,今后最大的挑戰不是怎樣制造硬件產品,而是如何運營各種來源圖書內容,包括整合圖書內容、用標準來保護知識產權,以及通過網絡運營商。一位出版社業內人士徐先生說,真正的電子出版物市場還沒有打開,人們的閱讀習慣還停留在了傳統的紙質閱讀上,他坦言,該出版社甚至沒有將電子出版物帶來今年的書展。而如何在電子出版物的設計過程中拉近與傳統圖書出版物的差距,為人們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應該是電子出版物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四、傳統圖書營銷面臨的困境 (一)電子圖書所帶來的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子圖書對傳統圖書的影響會越來越深,主要從三個大的方面:首先,閱讀人員的素質要求。除了必須具備閱讀設備外,還要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操作技能和外語水平,熟悉計算機和軟件的使用方法,其次,管理成本。傳統圖書的管理人員現有的稍具規模大,管理成本高。但在電子圖書為特征的圖書管理中,只需少量數據庫管理人員、業務人員就可以維持正常運作。最后,設施傳統圖書館形式給人們的印象是巨大而現實的,諸如莊重的建筑物、超大規模的建筑面積、巨大的書庫等等。隨著電子圖書的發展,這些已成隨風逝去,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大圖書館。#p#分頁標題#e# (二)電子圖書營銷對傳統圖書營銷的沖擊。對于電子圖書營銷真正沖擊到傳統圖書營銷的地方是模式和網絡盜版。傳統圖書營銷在反擊中拉出了“傾銷”的幌子,低價只是表現的一個方面,是規模化之后的必然,而本質上的沖擊來源于模式。回想上世紀九十年代實體書店閉柜式的笨拙,不難想到,當當網對傳統圖書營銷的沖擊其實和當年一些民營書店以開架和折扣的模式對古板的新華書店造成的沖擊如出一轍。隔著柜臺眺望,然后反復地勞煩并不耐煩的營業員將書取來翻看,之后拿著小票去收銀臺按書后定價結賬,再到柜臺取書,這大約是很多人在十幾年前的購書經歷。后來,打折優惠的民營書店逐漸興起,這大約是新華書店遭受的第一次沖擊。而后,新華書店作出調整,開架銷售,建立會員,會員憑積分打折,與銀行合作為某信用卡持卡人打折等等系列措施相繼出臺。但是,其模式依然沒有跟上顧客的需要。電子圖書的大肆盛行盜版也對傳統圖書營銷帶來了巨大沖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如2009年韓寒在博文《文化大國》中說:“都說以后靠數字版權,但是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我所有的圖書,累積十年,所得到的數字版權的所有收益不超過1000元人民幣。也就是平均每年100元,平均寫一本書通過數字閱讀可以賺10元。數字盜版比傳統盜版更加影響作者的收益,如果每個讀者都樂意于看到自己的作者的免費文字的話,那么很快你就可以看見這個作者轉行再也不寫了。”所以,電子出版的版權問題要得到解決,維護作者的權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五、電子圖書營銷與傳統圖書營銷的整合之路 (一)分析電子圖書與傳統圖書的共存性。從上世紀“電子圖書”一詞的誕生起,關于電子圖書和傳統圖書的討論就不絕于耳,兩者對于讀者群的競爭日趨激烈。有些人對傳統圖書持比較樂觀的態度,有些人則堅信電子書會取代紙質書。在電子書的時代,傳統圖書會不會消亡?這個問題很難作出肯定地回答,因為未來是誰都無法預見的,我們只能拭目以待。而現狀是紙質書銷量連續下滑,電子書人氣漸旺。我認為,雖然科技的發展、數字化出版的出現對傳統的圖書市場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但是在短期內還不會完全取代紙質圖書。電子書和傳統圖書是兩種不同的載體,它們都有著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二)電子圖書與傳統圖書優勢互補。電子書具有便攜、環保、靈活性、易于檢索與互動、多元化等諸多優勢。不可否認,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它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它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了閱讀紙質圖書的愉悅感,會帶給人們視覺疲勞和心理上的疲勞。作為與電子閱讀器截然不同的一種載體,傳統圖書有電子書所不能取代的優點。閑暇的時候拿著一本書來讀,手指觸碰書頁的那種感覺是電子書所替代不了的,有些人看書時習慣劃線、做標注、評點之類,在這里,電子書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讀者的閱讀習慣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得到改變,市場向電子化出版轉型,將會有一個很長的過渡期。電子書所能滿足的,只是短暫的內容的分享和信息的理解,讀完之后就刪掉了,不像紙質書一樣有保存的價值。所以,電子書帶來的,不只是閱讀習慣的改變,還有生活方式的改變。無紙化給我們這個時代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節能環保,但是它帶來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文化應該以一種原始的、本真的、飽滿的方式展示給讀者,讓讀者真正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大家都看到了電子書的很多弊端,都在討論隨著技術的發展可以得到解決,因此認為,它取代紙質圖書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還有人認為,傳統圖書有著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必定走向消亡。但是大家都忽略了,紙質圖書也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從甲骨文到竹簡,從線裝書到平裝、精裝,實體書在裝訂方式、呈現方式、便于攜帶等方面,也是在不斷地適應人們快節奏的生活。在數字化席卷一切的時代,出版人和圖書發行商已經意識到革新生產方式的必要性,已經開始探索在電子書沖擊下自己獨特的生存之道。 (三)在競爭中尋求互利共贏之路。為什么我們一定要說電子圖書的出現會替代傳統圖書呢?這兩者真的如此尖銳地對立而無法共存嗎?在兩者對市場、對讀者的爭奪中,傳統圖書已處于劣勢,但在近期還不會被取代,還是可以和電子書尋求互利共贏之路。在學術和科技領域,電子書將更占優勢,因為電子書在查找信息與即時更新方面明顯比紙質書更勝一籌;而在輕松的閱讀方面,比如散文、小說,傳統圖書仍將享有長久的生命。出版社更希望電子書是對傳統圖書出版的一種補充,讓不買紙質書的人去買電子版來讀。一些網站能連載最新出版的紙質書,但出版社為保留讀者,只讓網站連載紙質書的不完整版,很多讀者“不過癮”,還要再去買紙質書來閱讀。另一方面,一些原創文學網站作品在達到一定的點擊率后,網站則會去幫他們爭奪傳統圖書讀者,于是,電子書便變成紙質書出版。這些都是出版社和網站在競爭中共贏的現象。 不可否認,傳統紙質出版有著不可避免的局限,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電子書自身的完善,從長遠來看,很難說人們兩千年的閱讀習慣不會被改變。正如許多作家從不愿放棄稿紙到習慣在鍵盤上敲字一樣,閱讀的習慣在數字化浪潮下也在默默改變。多年以后,紙質書或許將會作為一種有限范圍內的閱讀方式,被小眾化地予以保留。就像我們中的一小部分人,仍然癡迷于線裝書一樣。個人認為,如果書本真的撤離了我們的生活,那將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在科技高速發展、人們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極大沖擊的時代,傳統的閱讀方式是否會被顛覆,電子書能為我們的文化產業帶來什么,對“無紙化閱讀”該保持怎樣的態度,傳統的圖書出版業又該何去何從,這都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六、結束語 綜上論述,傳統圖書在營銷中要提升其競爭力,電子圖書營銷也要認清其在國內外競爭格局中存在的短板和缺陷,應與傳統圖書營銷相結合,從而揚長避短,用發展的眼光協調好電子營銷和傳統營銷的作用力,通過盡可能的又快又好的措施,使其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