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通信技術實訓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通信是人類社會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傳播文化知識的重要手段,其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業務的不斷創新,在使人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溝通便利和快捷的同時,也推動著通信產業甚至整個社會的快速發展。通信產業的飛速發展必然帶來通信人才的大量缺口,生源和就業市場都有對通信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潛力。因此在考慮社會需求、職業需求、學生需求三方面的基礎上來實現通信專業人才職業技能的培養。實現通信專業人才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業能力離不開實驗、實訓、實習三個關鍵環節,而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 一、實訓基地建設的理念 隨著通信產業內分工不斷地向縱深發展,通信產業內部不同類型的價值創造活動逐步由一個企業為主導分離為多個企業的活動,這些企業相互構成上下游關系,圍繞服務于某種特定需求或進行特定產品生產提供服務,相互間形成了通信產業鏈。通信產業鏈中的核心是通信運營商(企業),它們利用自己的通信網絡向用戶提供通信服務,如電話、圖像、數據和多媒體業務等;其余部門都是為通信運營商提供各類服務的,如設備制造商為通信運營商提供通信網路設備或為用戶提供通信終端產品或信息處理設備。 通信產業鏈帶來巨大的人才需求,覆蓋范圍極為廣泛,需要各類型不同層次的通信專業人才。根據北京通信行業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其通信行業產業結構合理,包括基礎運營商、通信產品制造及系統設備集成商、ICP、SP、ICP等在內的企業上千家。北京地區的電子通信產品設計、生產、測試行業每年將產生約1300個通信類高技能人才的就業機會;通信運營、工程建設、系統維護行業每年將產生約800個就業機會;通信與電子產品零售、維修行業每年將產生約2300個就業機會。尤其是3G的啟動,每年更是帶來至少2萬個就業機會。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此我們對產業鏈中的各環節的通信企業進行了走訪調研,通過與人力資源部門工作人員、生產一線人員座談和電話咨詢等方式,對通信類各種人才需求進行調研,對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內容進行總結分析取得第一手的高職層次通信專業人才崗位需求資料。然后對這些崗位分析,歸納高職通信技術專業技能(見160頁表)。針對上述分析結果,實訓基地的建設應充分考慮專業技能的培養、職業環境的仿真以及就業崗位的對接,即在建設通信類高職實訓基地時應貫徹先進性、真實性、工程性、靈活性及可擴展性的建設原則和實施產學合作策略,將實訓基地建成具備企業級的真實環境,打造一個“可運營”的校園通信網,集教學(實訓實習)、生產、培訓、技能鑒定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現代通信技術中心,實現職業環境“零距離”,最終達成專業技能培養與就業崗位之間的“零距離”。 二、實訓基地的構建模式與功能 以教育部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為指導,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則,積極探索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同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虛擬電信網絡機房,二者互相補充、相輔相成,形成一個虛擬加真實的職業環境。 面對大型網絡通信設備動輒上百萬的采購價格,不得不考慮學生使用過程中的成本問題,萬一損壞如何處理?為此,換一種思路,先從虛擬環境起步,在熟練“操作”虛擬通信系統中的軟、硬件基礎上再來“操作”真實設備,使設備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使教學取得最滿意的效果。 虛擬通信系統環境是基于學生對現代通信網絡的安裝、調試、維護的學習需求而設置的,是對硬件設備、數據配置、告警演示、業務實現過程和場景再現的虛擬網管實驗平臺。虛擬環境主要是對現實通信網絡中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是設備采購價格相對較高的部分進行虛擬,如程控交換系統、移動通信系統,中興通信學院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應用實例———程控交換模擬仿真系統、GSM模擬仿真系統、TD-SCDMA模擬仿真系統。采用模擬仿真系統,學生在虛擬環境中學習“操作”網絡通信系統軟、硬件的方法,模擬再現設備安裝、數據配置、調試、故障處理與維護場景的全過程。 通信網絡的運營意味著語音、數據、視頻等傳輸與交換功能的實現。建設生產性的實訓基地就是以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為基礎,采用企業級的典型商用設備,由傳輸、交換、寬帶接入、數據、移動等部分組成,其架構理念是以通信網絡主流技術為核心,整合接入網、匯聚網、骨干網的“全程全網”的通信綜合實訓架構,建成一個綜合語音和數據、傳輸和接入、有線和無線、固定一體化的先進的現代通信中心,如圖2。該通信中心不僅僅服務于教學(實訓實習),還服務于校園內的通信,如校園內線電話、無線上網、會議電視,打造一個與運營商相同的職業環境,學生通過訓練能了解和掌握通信的所有“真實”業務,營造企業氛圍,通過校企雙重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協作精神。 具體實現方法是:對于校園內運行的各種通信設備,由企業、教師和學生共同維護,使其正常運行使用;對于通信中心實驗室的終端教學設備,學生可對其進行操作與配置,最終實現通信中心與校園內通信設備對接調試、業務互通,使學生在真實的網絡內進行安裝、調試、維護,處理網絡中的實際故障現象,得到實際意義上的鍛煉,增強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真正實現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總之,打造一個名副其實“可運營”的校園通信網,構建一個不僅服務于教學,還服務于校園通信,集教學、生產、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服務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現代通信技術實訓基地是通信行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