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水產養殖業健康進展途徑,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發展江河水庫養殖,是水產養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進一步服務“三農”,促進漁業和漁區經濟發展,漁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現根據會議的安排,就合理開發利用江河水庫資源,發展水產養殖業的有關問題,談點認識和意見,與同志們共同研究。 1漁業發展的新階段、新任務 1.1漁業發展新階段的主要特點 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廣西漁業同全國漁業一樣,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歸納起來,漁業發展新階段呈現出以下幾個新特點: 1.1.1漁業發展由捕撈為主轉移到以養殖為主 改革開放以來,我區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此同時,漁業生產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漁業發展的重點已經由捕撈轉移到養殖上面來。歷史上,我國漁業以捕撈為主,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捕撈產量仍占70%以上,至20世紀90年代初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養殖產量開始超過捕撈產量。2003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為4706.n萬t,其中養殖產量為3027.59萬t,占總產量64.3%;捕撈產量為1678.53萬t,占總產量35.7%。廣西漁業基本上與全國漁業同步發展,2003年,全區水產品總產量為264.61萬t,其中養殖產量為168.98萬t(其中海水養殖產量83.63萬t,淡水養殖產量85.35萬t),占總產量63.9%;捕撈產量為95.63萬t(其中海洋捕撈85.10萬t,淡水捕撈10.53萬t),占總產量36.1%。我區水產養殖業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其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 1.1.2水產養殖正朝著優質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水產養殖產品結構的不斷優化,是水產養殖進人發展新階段的重要特征。以淡水養殖為例,養殖魚類由過去單一的四大家魚發展到多種名貴魚類養殖,不僅養殖魚類,而且發展到養殖甲殼類(蝦、蟹類)、兩棲類(蛙類)、爬行類(龜、鱉類)等,使水產養殖產品結構朝著優質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有力地促進漁業經濟由數量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1.1.3水產品產量不斷提高,“吃魚難”問題基本解決 20多年來,我區漁業年年增產豐收。2003年全區水產品產量264.61萬t,為1978年11.7萬t的22.6倍,使過去長期困擾城鄉居民的“吃魚難”問題得到基本解決。近年來,還出現局部性、季節性和結構性水產品供過于求的局面,價格走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漁業的發展。2004年上半年,情況發生了變化,據報道,1一6月,全國水產品價格普遍上揚,由于受禽流感疫情以及農產品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水產品價格一改過去數年持續下跌的趨勢,平均價格漲幅超過巧%,部分品種(繼魚、草魚等常規品種)價格漲幅在50%以上,并出現了個別品種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漁民收人仍有較大增長。 1.1.4水產養殖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市場前景看好 根據形勢分析,我區漁業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一是國家對“三農”的高度重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為漁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廣西屬西部省、區之一,漁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中央和地方在政策、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將加大扶持的力度,為漁業發展注人新的活力。據報道,n月19日在南寧舉行的“2004.中國西部論壇”,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參加了論壇,其中國家農業部領導指出,將爭取多項措施全力發展西部特色農業,從而保障西部大開發戰略順利推進,包括加強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加快特色農產品科研推廣體系建設;培育特色農產品營銷體系;建立特色農產品品質監控體系等。自治區政府領導表示,廣西將按照“主攻畜禽,擴大水產,優化糧經,提升林果,確保增收”的結構調整思路,建成若干個有區域特色、在全國有重要地位的優勢農產品基地,重點發展優勢、特色、大宗、生態、綠色、安全的農產品加工業。這對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也是難得的機遇。二是加人世貿組織和南博會的舉辦,為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環境。繼2002年我國加人世貿組織之后,一年一度的“中國一東盟博覽會”從2004年起在南寧舉行,將為我國漁業走向東盟、走向世界構建了新的平臺,為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國際市場環境。三是水產品市場前景看好。據國際漁業專家分析,今后十幾年(至2020年),世界水產品需求將急劇增長,主要是由于發展中國家人口的迅速增長、生活的改善和城鎮化趨勢的發展,導致肉類和魚類動物蛋白的供應和需求出現重大改變。這一發展趨勢,也將對國內、區內水產品市場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面對新的發展契機,我們要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扎實工作,加快漁業的發展。 1.2漁業發展新階段的主要任務 1.2.1以市場為導向,優化產業結構 在漁業發展新階段,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區域資源比較優勢,優化產業結構,形成合理的區域布局,通過不同優勢品種的區域布局,加快發展,最終形成“開發一個品種(產品),形成一個產業,發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群眾”的生產經營新格局。與此同時,應該轉變過去“產、加、銷”的經營管理模式,代之以“銷、加、產”的經營管理新模式,即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售為龍頭,帶動生產與加工,使漁業資源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得到合理的配置,從而促進漁業內的一、二、三產業得到協調發展。 1.2.2發展龍頭企業,促進產業化經營 漁業發展新階段,要跳出小農經濟和計劃經濟時代的圈子,實行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培育和扶植龍頭企業,實行公司+基地十農戶的產業化經營,以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指導漁業生產,使產業化經營建立在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之上,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漁業增效,漁農民增收。 1.2.3嚴格規范無公害水產養殖,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是當前漁業生產各個環節中的重中之重,貫穿于漁業生產的始終,這是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國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事關漁業發展的興衰成敗。因此,必須引起水產部門的高度重視,要嚴格執行國家農業部關于《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2003年9月1日開始實施),特別是在水質、苗種、飼料、肥料和魚藥等各方面把好質量關,并嚴格水產品質量檢測,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2充分發揮江河水庫資源優勢,促進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p#分頁標題#e# 2.1提高對發展江河水庫養殖重要性的認識 2.1.1江河水庫資源豐富,發展水產增養殖,潛力很大 我區內陸河流分屬三大水系,包括長江水系、珠江水系和南流人海水系,其中以珠江水系為主,全區江河水域面積達80萬h時。我區水庫是通過攔河筑壩建成,共計13萬hm“多。近年來,紅水河梯級電站陸續興建,電站庫區不斷增加,諸如天生橋、巖灘、龍灘、大化等電站庫區,再加上百色水庫,新庫區水面接近3萬h襯。原有的水庫養魚,產量較低;新建電站庫區有待開發,潛力很大,加上江河水庫水質良好,天然餌料豐富,為進一步開展水產增養殖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生態環境。 2.2.2發展江河水庫養殖,是漁農民增收和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開展江河水庫養魚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事業,對于活躍水產品市場,豐富城鄉人民菜籃子,滿足城鄉人民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大化庫區群眾,通過“綠色證書工程”培訓后,掌握了網箱養魚新技術,取得了網箱養魚高產高效,在庫區群眾中流行“一個網箱脫貧,兩個網箱致富,三個網箱變成萬元戶”的說法。說明開展江河水庫網箱養魚深受群眾歡迎,確是漁農民增收和庫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在漁業發展新階段,應進一步加強,進一步總結提高。 2.2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江河水庫養殖健康發展 2.2.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漁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鄧小平同志關于科學技術工作的一系列論述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新時期對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其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是精髓,是科技興國戰略最基本最主要的理論依據,因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發展生產力的根本動力是科學技術進步,國內一些專家學者提出一個公式,高度概括了生產力與科學技術的關系,這個公式是:生產力=科學技術x(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公式說明了現代科學技術與生產力諸要素的關系,說明科學技術具有乘法的效應,它放大了生產力的各個要素。科學技術發展越快,這個乘法所得的積數就越大,生產力就發展越快。從這個意義上科學技術上升到第一的地位。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指引下,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明確提出我國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針是: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努力攀登科學技術高峰。”同志指出,這一方針的核心是科技與經濟的密切結合。因此,我們所從事的每一項經濟工作,都必須自覺地依靠科學技術,要把促進科技與經濟的密切結合作為我們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貫穿于目標任務的確立、規劃計劃的制訂和方法措施的實施等。在我們所從事的水產科技工作中,在選定科研和推廣項目時,必須充分考慮所選定的項目能否更好地為漁業生產服務,能否形成生產力,并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在技術措施上,要充分考慮其可操作性,并盡快為廣大群眾所掌握,使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 2.2.2掌握養殖對象的生物學特性,為水產養殖提供科學依據 研究掌握養殖對象的生物學特性,包括養殖對象的分類地位、地理分布、外部形態、內部構造、食性、營養需要、生長發育特性、繁殖習性、棲息習性、徊游習性等,還應深人研究養殖對象的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從而掌握養殖對象在其生命活動周期中所固有的內在規律性,為進一步開展人工養殖提供科學依據。 2.2.3掌握養殖對象的生態學特征,為養殖時象提供良好的養殖生態環境 掌握養殖對象的生態學特征,主要是要掌握養殖對象與外界環境的相互關系,包括與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的關系。掌握它們相互關系的規律性,為養殖對象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提供科學依據。鑒于外界環境是多因子的,包括多種物理,化學和生物因子,關系錯綜復雜,是綜合性影響。為了方便起見,一般還是按單因子的影響分別研究,同時也要考慮到其它環境因子的影響,現就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環境因子區分如下:物理性因子包括水溫、水流、水深、透明度、聲、光、電等,化學性因子包括溶解氣體、溶解鹽類、溶解的有機物質、酸堿度等,生物性因子包括細菌、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棲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等。 2.2.4開展江河水庫自然資源狀況調查,為養殖場地和養殖方式的確定提供依據 江河水庫自然資源狀況調查,其內容包括地理環境、水電、交通、水域面積、水深、水質、水文氣象、生物資源等,從而為養殖場地的選擇、放養方式、放養品種和放養密度的確定等提供依據。 2.2.5開展不同養殖類型的養殖試驗,為江河水庫養殖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國內、區內開展江河水庫養殖,就其養殖方式可分為大水面增養殖、圍攔養魚和網箱養魚三大類型。 (l)大水面增養殖。在水庫養殖方面,多年來,多是按不同水庫類型來確定放養方式,即巨型水庫(6667hm2以上)采取魚類資源的繁殖保護為主,人工放養為輔;大型水庫(667一6667h襯)采取人工放養和魚類資源增殖并舉,水質較肥、管理和捕撈條件較好的也采取人工放養為主,資源增殖為輔;中型水庫(67一667h襯)采取人工放養為主,資源增殖為輔;小型水庫(7一67hm“)則全部實行人工放養。在江河養殖方面,多數是實行自然資源增殖,部分實行人工放流增殖的方式。 (2)圍攔養魚。這是采用設置攔魚設施,將河漢、庫漢圍攔起來進行養魚,圍攔方法有土壩圍攔、網片圍攔和竹簾圍攔等,可因地制宜采用。而河漢養魚多采用土壩圍攔,庫漢養魚則多采用網片圍攔和竹簾圍攔。總體要求是圍攔設施堅固,防逃性能好。#p#分頁標題#e# (3)網箱養魚。在江河、水庫的適當水域設置網箱養魚,這是一種集約化的養魚方式,具有節省土地,充分利用水域資源,設備簡單,管理方便,效益好等優點,是當前江河水庫養殖的主要方式。依其所選用的網箱制作的材料分為竹木網箱、金屬網箱和聚乙烯網箱三大類,可因地制宜選用,而以選用聚乙烯網箱較為普遍。上述各類養殖方式,各有不同的養殖技術措施,但歸納起來,主要是良好的養殖生態環境,優質健康的苗種,合理的飼料供給,嚴格的病害防治和防逃措施等,這些技術環節是有機的統一體,必須貫穿于養殖的全過程。要開展養殖試驗,取得成果后盡快推廣應用于生產,為江河水庫養殖提供技術支撐。 2.2.6開展江河水庫無公害養殖示范基地建設,為全面推廣提供樣板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在試驗成功基礎上,組織好無公害養殖示范基地建設,采用先進實用配套技術指導生產,完善無公害養殖生產環節,嚴格規范化管理,讓漁農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學到手。應用于生產實踐,能取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和社會效益。3加快發展江河水庫養殖的幾點思考 3.1加強和完善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促進江河水庫養殖健康發展,必須加強技術推廣、產品營銷、產品質量監測和漁業環境監測等服務體系建設;與此同時,要加強苗種繁育、飼料生產和病害防治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養殖生產環境條件。 3.2加強江河水庫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確保養殖生產持續發展 在漁業開發中,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要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受能力,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未來發展需要,既要積極實現當前的發展目標,又要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區江河水庫環境污染尚存在蔓延趨勢,加上電、炸、毒魚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魚類資源遭受破壞,必須加強輿論宣傳,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加強漁政管理,以法治漁,為江河水庫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和生態環境。 3.3完善水產養殖管理制度,保障江河水庫養殖健康發展 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農業部關于《完善水域灘涂養殖證制度試行方案》的通知精神,聯系廣西漁業實際,搞好養殖證的發放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工作,為穩定江河水庫養殖使用權,保護養殖生產者合法權益,科學利用江河水庫資源提供科學和法律依據,保障江河水庫養殖業健康發展。 3.4加強技術培訓,不斷提高養殖生產人員的科技素質 加快水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要加強對養殖生產人員的技術培訓,普及水產養殖基本知識和生產技能,使水產養殖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使水產養殖生產建立在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之上。 3.5組建漁業協會,加強養殖生產管理 在江河水庫養殖區內,依靠養殖生產骨干,組建漁業協會,通過協會,團結廣大養殖生產人員,以促進養殖生產發展為中心,開展生產經驗交流,提高生產技能;開展技術培訓,普及養殖技術;傳遞水產信息,組織水產品流通等,從而使水產養殖生產和產品流通工作有序進行。 3.6加強組織領導,做好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 江河水庫養殖涉及相關部門的權益,政策性、技術性都較強,必須加強領導,做好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為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提供組織保證。